网站搜索
用无私的手,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加入宁养义工
汕医宁养义工队“尊重生命”海报设计比赛
感想·随笔
[成都] 生死思考与宁养 (成都宁养院护理本科实习生 程广振)
发布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2-7-13

  前几天在安宁疗护病房中,我看到了许多生命末期患者,这些患者中有的还只是个几岁的孩子,大好人生尚未开始;有的正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将要离开自己的父母爱人与子女;有的则是已经度过了幸福岁月的老者,身边有子女与孙辈的陪伴。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涌起许多关于生死的思索。今天来到宁养院,看到了一本名为《生死学》的书籍。

 

  二十多年前在台湾大学心理学系,余德慧教授开设了第一门“生死学”课程,他在自己的《生死学十四讲》中写到:不知死,焉知生。也就是在他眼里,理解生与死的概念并非只是针对临终患者,更针对社会大众,唯有理解死才能更好地生。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其《飞鸟集》里写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此诗道出了泰戈尔对于生与死的态度:他看来人生当如同夏日盛开的花朵一般绚烂绽放光彩,而死当像秋日的落叶一样静穆、恬淡地离开世界。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此到达如此美好的状态,很多的人在活着的时候面对着难以想象的生活压力,临死时仍充满着对过往的追悔与对死亡的恐惧。想要以理想的方式地迎接死亡,必然要对生与死有超然的理解,而理解生与死的前提则是理解生与死二者的关系。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死之后是什么状态,那就可以试想一下自己生之前:两者都是世界上不存在自我的状态——毫无疑问,人死恰如油枯灯灭,就是什么都没了。人生下来唯一的终点就是死亡,甚至可以说生只是偶然,死才是人的常态。从宇宙宏观与万物易变的角度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我们出生以前,世界已有百亿年的历史,而在我们死后世界仍有百亿年的未来,生的状态不过是千亿年中的几十年,甚至连恒河一沙都算不上;从微观与事物不变的角度来看,“物与我皆无尽也”:组成你我的原子在我们出生前就已经存在,在我们死后依然会存在下去,它们不过是在漫长的地质纪年里碰巧用几十年的时间短暂的组成了你我。

 

  人在死亡面前的渺小从此可见一斑,而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存在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奇迹,我们都将走向一个共同的终点,我们对于如何更好地活着与如何平静的迎接死亡的到来是否会有一些新的看法?我们对于如何帮助出于疾病终末期生命末期的患者坦然迎接死亡是否会有一些新的看法?

 

  当然,直面死亡,谈何容易?毕竟生死学中对生死的理解,不等于宁养服务中的宁养,宁养服务中的宁养是宁养服务实践出来的。

 

笔者 (右1) 与宁养工作人员在宁养院门前合影

 

文:程广振 /编辑:贾艳皊

相关阅读:
宁养居家探访服务与疾病生活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成都分队队员 胡予嘉)
从宁养居家服务看安宁疗护——参加华西第四医院宁养家居实践有感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成都分队队员 丁冠乔)
点点星光的亮度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成都分队队长 许钰羚)
用宁养陪伴温暖生命 (成都宁养院护理本科实习生 黄宇凡)
宁养家访里的珍惜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成都分队队员 董寅茜)
面对疾病困境的生活(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成都分队队员 代金辰)
陪伴中的疗愈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成都分队队员 王浩旭)
生命之光 (成都宁养院护理本科实习生 赵禄祥)
与肿瘤相遇的生活 (成都宁养院护理本科实习生 王龙)
宁养慈善服务里的坚持 (成都宁养院护理本科实习生 陈雨露)
网站热门点阅:
[社工活动]姑息医学大会首开先河 社会工作服务成功亮相 (点阅数:747727)
[世界宁养日]宁养日社区宣传与观影活动 (点阅数:188891)
[世界宁养日]传承大医之爱,守望夕阳之美 (点阅数:181818)
[世界宁养日]纪念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送乡村——山西宁养院 (点阅数:156393)
[世界宁养日]生命远行 真情相伴——暨兰州宁养院宣传活动 (点阅数:153208)
[社工活动]2015年宁养社工&义工赴港交流培训团 (点阅数:131881)
[社工活动](课程及讲师)香港医院管理局进修学院 ——「宁养服务」社工人员及资深义工交流课程 (点阅数:122228)
[世界宁养日]缤纷晚霞二十年、人间有爱“宁养”情 (点阅数:105485)
[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宁养有爱——用温情守护每一位需要的人 (点阅数:103876)
[世界宁养日]享受无痛的人生是每个人的权利 (点阅数:9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