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用无私的手,点燃他人生命之光--加入宁养义工
汕医宁养义工队“尊重生命”海报设计比赛
媒体报道
[贵阳]【天眼新闻】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坦然接受死亡,但不能丧失对生的希望
发布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2-4-20

【天眼新闻】2022年4月5日讯 (贵州日报报刊社 岳端)     

 

  “李医生,人走了”。

  3月的一天,李梅蕊接到癌症患者家属打来的电话。在经历了病痛折磨后,生命最终走到尽头,电话那头的声音平静中透露着克制。

  挂了电话,李梅蕊心情复杂地在患者的病程记录上写下“死亡”两个字。

  虽然这种场景,12年来李梅蕊已经经历了几千次,但每次仍会忍不住感叹,“生命可贵”。

  2010年,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下称“肿瘤医院”)设立宁养院,免费上门为低收入癌症晚期患者提供镇痛疗护、哀伤辅导、社会支持等服务,李梅蕊是这里的主任,通常这些患者和她相处的时间不会超过6个月。

  清明,对许多人而言是正视生死命题的节气。在李梅蕊手中这摞记有4324名患者病例的记录本里,生命就像一片枯黄的树叶,摇摇欲坠。

 

  直面与隐瞒

  3月25日,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社工组成的家访团队穿梭于散乱搭建的自建房间,穿过一条逼仄的小路后,患者的家出现在眼前。

  40多岁的女患者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神情木然。这是尝试过各种治疗办法却无力回天的患者脸上最常见的神情。

  宁静的海平面下却暗流涌动。

 

肿瘤医院宁养院团队在家访的路上

 

  “癌症晚期所产生的身体痛苦和心理焦虑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折磨,尤其是对延续生命无望的恐惧。”李梅蕊说,我们的目的就是减轻病人的痛苦,让他在人生最后阶段平平静静地走。

  在李梅蕊看来,这包含两层含义,不仅是钳制住患者身体里疼痛这头猛兽,也是帮助患者完成未竟的愿望,让他们能不留遗憾,“特别是年轻一点的患者,肯定还有割舍不下的东西,还有很多后事要安排,我们都要去了解,如果能帮都去帮。”

  有的家属为了避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会尽力隐瞒病情。李梅蕊见过太多这种例子,一些人直到昏迷才明白自己命不久矣,可还有很多放心不下的事情,想说却说不出,最后遗憾而去。

  不久前,李梅蕊去花溪家访。这是一个40多岁、肺癌晚期的女性患者,离异后独自抚养两个小孩,小的孩子才七八岁。

  躺在床上的患者呼吸困难,一口气随时可能接不上。死亡正在悄悄接近,她却毫不知情,因为姐姐的隐瞒,她还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李梅蕊 (左一) 对患者家访

 

  李梅蕊在离开前,对送出门来的家属说:“这种情况你不抓紧时间告诉她,以后她的孩子怎么安排?安顿好了,她走的时候才会安心啊。”

  家属最终听从了李梅蕊的建议,安顿好孩子不久,患者就离世了。

  “直面。”李梅蕊说,这是面对死亡时,她给所有患者和家属的建议,因为它不仅仅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也是对患者的一种尊重。

 

  生与死

  有些凋零无法选择,有些生死却在选择间完成转换。

  李玥是肿瘤医院宁养院的社工,主要职责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她也是陪这些家庭走到最后的人,得以窥见更多家庭背后的故事。

  李玥曾随团队为一位女性患者做家访。进门后,她在药味与奶香味的混杂气味中看到一个奇特场景——一边是病床上垂危的妈妈,一边却是充满啼哭力量的新生儿。同一间屋子里生与死的强烈对比给她带来巨大冲击。

 

肿瘤医院宁养院护士为患者洗头

 

  这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患者是二胎妈妈,大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小女儿刚出生2个月。怀孕中期,妈妈在产检中查出肺癌,为了孩子,她拒绝了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病情随后迅速恶化,等到孩子出生,已是晚期。

  即使在最后的生命里,李玥也从未见过妈妈脸上流露出后悔的神情。她建议家属为妈妈留下影像资料,也算是留给孩子最后的礼物。

  病床上的妈妈在丈夫的镜头里,说了许多留给孩子的话,一家人还陪孩子们过了个生日。做完这些事情后不久,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生命无常。”李玥说,死亡不会因为性别、身份、年龄的不同而差别对待任何人。

  在另一个家庭里,患者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朵还未绽放的花朵却在疾病中急速枯萎。

  生命的最后,父母为她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李玥帮忙跑完了所有手续。

  “为什么想做这件事呢?”李玥问这对家长。

  家长说,孩子虽然得了癌,但有些器官还是好的,留给需要的人吧,就当她还继续活在这世上。

 

  治愈悲伤

  “癌症是一个生命过程慢慢流逝的疾病,所以大部分家属在这个过程中,加上我们为他们做一些预期性的心理建设,最后都能比较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李玥说。

  但一千个家庭,有一千种面对死亡的方式。对有的家属来说,患者的离去是对所有人的解脱,对有的家属而言,却是一份无法走出的悲伤。

 

肿瘤宁养院团队与曾经服务过的患者及家属合影 (李玥为右一)

 

  在宁养院,患者平静离世并不是终点,如果遗属走不出丧亲的痛苦,社工就会提供哀伤辅导。

  曾经有一位老年患者的妻子,年轻时曾是幼儿园老师,爱好众多,多才多艺。丈夫患病后,妻子全身心地照料着,所有的爱好都搁在了一边。

  丈夫去世后,妻子的生活突然失去了寄托,迷失了方向,世界一片黯淡。

  李玥开始邀请她参加宁养院的演出活动,鼓励她重新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对舞台的精心准备中,帮助她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一直到她走出悲伤,这份病例才算有了了结。

  “生死两相安。”这是李玥和遗属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虽然爱的人不在了,但自己的生活还是可以丰富多彩。

  见过了许多,李玥开始常常想到死亡,“以前总觉得死亡离我很远,但实际上不是。”

  她开始和家人讨论如何面对死亡,包括自己几岁的孩子,建立一种更坦然的生死观。

 

  奇迹

  12年来,宁养院接收了4324个患者,目前还在世的仅两三百人。

  “经常有人问我,长期接触这些事情,你会不会受到影响?”李梅蕊说。

  2010年以前,李梅蕊是本院的一名消化内科医生。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她面对的是疾病本身,而且病人大多数都有治愈的可能,死亡其实并不是一件常见的事情。

  2010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宁养服务的存在,李梅蕊开始频繁面对一条生命的逝去。

  对李梅蕊而言,在患者最后的时间里尽力去帮助他们,同样是自己找寻生命意义的过程。

 

肿瘤医院宁养院的医生记录患者病情

 

  马明国(化名)是李梅蕊最早接收的患者之一,得的是胃癌。

  在的最后一次治疗中,马明国躺在手术台上,医生剖开他的胃,却无从下刀——肿瘤几乎已经占据了他的整个胃部,粘黏十分严重。

  医生无奈地缝合了伤口,也一并缝合了马明国的希望。

  李梅蕊初次见到马明国时,他已经在癌细胞的摧残下瘦削得如一具骷髅。家属为他准备的寿衣和纸钱就放在他的床边。

  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止痛方案,引导他调整好心态,他开始觉得“活一天就赚到了一天”。

  准备好接受命运的时候,死神却好像忘了来。血色慢慢爬上马明国的脸颊,凹陷的身躯开始逐渐丰盈……迄今为止12年,马明国在等待中竟已和正常人别无两样。

  在李梅蕊的建议下,马明国鼓足勇气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他胃里的肿瘤已经萎缩。

  “李医生,当初是不是误诊?”马明国不敢相信。

  李梅蕊想,既然到了做手术这一步,说明做过活检,误诊可能性极小。在疼痛控制后,患者的饮食、睡眠质量都会有所提高,再加上对患者心态的调节,真的战胜了病魔也不是没可能,但这也算得上是奇迹了。

  宁养服务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不追求延长、也不缩短患者的生命。纵然如此,有这样的奇迹发生,对李梅蕊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她常常鼓励患者和家属,“我们可以坦然接受死亡,但不能丧失对生的希望。”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
[社工活动]姑息医学大会首开先河 社会工作服务成功亮相 (点阅数:689218)
[世界宁养日]宁养日社区宣传与观影活动 (点阅数:167090)
[世界宁养日]传承大医之爱,守望夕阳之美 (点阅数:163929)
[世界宁养日]纪念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送乡村——山西宁养院 (点阅数:139274)
[世界宁养日]生命远行 真情相伴——暨兰州宁养院宣传活动 (点阅数:136691)
[社工活动]2015年宁养社工&义工赴港交流培训团 (点阅数:124908)
[社工活动](课程及讲师)香港医院管理局进修学院 ——「宁养服务」社工人员及资深义工交流课程 (点阅数:112935)
[世界宁养日]缤纷晚霞二十年、人间有爱“宁养”情 (点阅数:92767)
[世界宁养日]人间有情,宁养有爱——用温情守护每一位需要的人 (点阅数:84967)
[世界宁养日]享受无痛的人生是每个人的权利 (点阅数:7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