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0日世界安宁日,我院宁养院徐主任接受了三九健康网的采访。记者与宁养院医护人员一同探访了几个受尽癌痛折磨的的病人,深受震撼。在三九健康网上作了大篇幅的报道(全文转载如下),同时,三九健康网还专门发布了“广州宁养服务申请指南”(http://gz.39.net/gzzl/zljzzn/0910/15/1024684.html ),通过网络这个媒体,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宁养服务,关心晚期癌痛病人。
宁养:让晚期癌患者留住尊严
www.39.net 2009-9-28 麦迪
宁静、护养,这便是宁养院的全部含义。
当一名癌症晚期病人在现有的医疗水平下被确定已无法治愈、时日无多时,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句亲切简单的问候,亲属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最重要的还是价格不菲的镇痛药剂。
位于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全广州地区唯一一家宁养院,正是一家为晚期癌症病痛患者免费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生命伦理、宁养善终的慈善临终关怀机构,于2001年4月9日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捐资下挂牌成立,时至今日,已足足八年有余。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医护人员
宁养性质:免费上门派送镇痛药品,给予护理关怀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楼416房间,宁养院的布置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科室:简单的几张办公桌椅,简单的立式文件柜和一张沙发,除此以外,便是挂满白墙上的由病患者和家属所赠送来的锦旗。
宁养院的办公室里虽然布置简单但却干净整洁。刚刚散会匆匆赶来的徐萌主任一坐下,便用手指了指沙发正对的墙角,说:“那里都放满了对宁养院表扬的锦旗,差不多都是我们曾经服务过的癌症患者家里送来的。”因为办公室里的陈设不多,那一排堆放得整整齐齐的面面鲜红锦旗仍然能自然而然地吸引首次走进办公室的人的注意,哪怕它们只是独自倚靠在墙角。
据徐主任介绍,从2009年的第一天起至2009年8月31日,本年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所服务过的晚期癌症病人超过了300名,如今仍在服务的病人有79名。如果还要追溯到更早,那么自2001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挂牌之日起,已经接受服务的病人人数达到了3344名。“因为我们是整个广州地区唯一的一家宁养院,只要有病人登记,并且符合宁养条件,我们就会提供服务。”徐主任语气坚定地说。
对大部分癌症晚期病人而言,最痛苦的不是死亡的威胁,而是死亡来临前病魔不断的疼痛折磨,甚至在染病之后生理和心理上遭受双重摧残。镇痛药品是癌症晚期病人的必需品,以此来暂时摆脱常人无法忍受的病痛。然而,昂贵的镇痛药在贫困的患者家庭近乎于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无法消费起镇痛药的贫困癌症晚期病人免费送去镇痛药品和我们宁养院的医护关怀,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感受到世间的温暖。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也让他们尊严地、有人格地、非痛苦地离开。”徐主任如此解释宁养院的日常工作。
生命因为存在都应值得敬畏和尊重,高低贵贱生老病死其中任何一种都无法撼动生命应当被赋予的尊严。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挂在墙上的锦旗,还有很大一部分倚靠在墙角
宁养服务:范围辐射150公里,八年服务38176次
宁养院采用的是“姑息”治疗,很多人对此感到很不理解。“医生的天职在大多数看来应该是救死扶伤,但我们做的却是帮助癌症病人缓解疼痛,让他们能够安然离开这个世界。”徐主任表示。在他看来,帮助癌症晚期病人感受生命最后的美好,更是医生救死扶伤天职的外向延伸,同样是作为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宁养院的医生和护士周一到周五每天都会去到广州市区及其周边的地区出诊服务。他们的服务范围以广州市区为中心向周围150公里范围内辐射,除了天河区、海珠区、黄浦区、越秀区、白云区、荔湾区这些距离市中心稍近的地方外,花都区、增城区、南沙区、番禺区也都留下了他们常来常往的足迹,因为在那里有他们登记在册的服务对象。有时候,一个上午的时间,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就得前后走访好几家位于偏远地带的贫困癌症病人家庭:赠送药品、心理咨询、替癌症病人按摩护理、陪他们聊天听谈们倾诉心事。经常回到医院的时候都已经是下午的上班时间了,中间根本没有丝毫休息空隙。
据宁养院统计,从院成立至今8年时间里,总共出诊次数达到了4072次,总服务次数更是高达38176次。徐主任介绍,宁养院医护人员和其所服务的每名病人平均每四个星期就能见上一面,这段时间对身处生命末端的癌症病人而言已实属不易。如此连续性强的上门义诊性质的服务,八年如一日,只要是工作日从未间断过。
八年时间,说长不长,可是说短也不短。“她们,”徐主任用手指了指身旁的李护士和陈护士,“她们能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
两名护士都是在宁养院成立之日起就在这工作的,从2001到2009,这一待就是八年。护士的工作与医生相比,更加繁琐、细碎,尤其是身为必须要常年外出探访晚期癌症病人的宁养院护士,她们的工作只会更辛苦。交谈中徐主任对护士们的工作既有感激也有敬佩:“宁养院的工作不是个人的,而应该是团队的。正因为有她们一直坚守,我感谢她们为宁养院这个团队带来了一种精神。”
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她们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坚持?
“每当去到癌症病人家里为他们进行护理和交谈时,看到他们被癌症病痛折磨的憔悴样子,我的心里就特别难受,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为他们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的李媚芳护士说。正如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宁养善终服务是一种职业精神的表现,更是一种人性关怀的传达。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一张被印成邮票发行的珍贵照片
宁养事业:个人、科室、医院都是宁养的贡献主体,宁养是整个社会的公益
“我们整个科室总共只有5个工作人员,包括两名医生,两名护士和一名司机。”宁养院的负责人徐主任说。医院是9月初的时候将宁养院交给徐主任负责的,同时他还得负责肿瘤科的相关事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是2001年4月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捐资下成立的。那一年,李嘉诚基金会启动了“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除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基金会还捐资全国各地的一些医院设立了如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韶关粤北人民医院宁养院、新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等另外的18家宁养院,计划每年捐助逾2500万元,每家医院都将每年获得120-130万元的善款来维持宁养院的正常运营。
徐主任介绍,在这些收到的捐资当中,大部分是要用来为病人购买镇痛药品支出的。因为镇痛药品价格不菲,又是癌症晚期病人的必需品,宁养院在为病人们提供宁养服务时对此都是一力承担、完全免费派送。
不仅是李嘉诚基金会,院方对宁养院也下了很大功夫,给予相当的重视。“我们的工作环境、我们办公的设施配备,还包括医生护士们的工资,这些都是医院方面提供支持的。如果没有医院方面对宁养这项事业的支持,对我们科室工作的理解,从成立到现在的八年如何挺过来?真的很难想象。”徐主任感叹道。
但尽管如此,宁养院仍然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资金方面可能有一些吃紧吧。”在提及费用时,徐主任颇感无奈,“昂贵药品的支出就花去了很大一部分捐助的善款,另外一部分所需要的支出,其实都是医院方面在给宁养院提供和配套。我们所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基金会方面也会实时跟进调查核实。”
“怎么办?我们只能将钱用到最急需的病人身上,用在那些真正因为贫困无力购买药品并且最迫切需要的病人身上。”徐主任表示就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只能在面上顾及最重要的点,好钢用在刀刃上。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其实,宁养善终服务不仅仅是医疗上的关注点,它还应当是社会公益的关注点,它需要的不只是个人或者慈善基金会去伸出援手,更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群体的力量,”有过留学经历的徐主任如是说,“相比于具体的宁养善终服务,我们更需要的是宁养善终理念的引进。”
20世纪60年代宁养的概念就在英国开始出现,并且相应的宁养善终机构和服务也在当时开展起来,而中国的首家宁养院1998年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才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挂牌成立。
“宁养善终理念引进和推广开来的话,我们也将会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些外延服务在不久后肯定会慢慢开展起来。”徐主任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并坚信宁养从个人、医院和基金会走向全社会,不会是太遥远的事情。
编者手记
生如夏花般绚丽,逝亦如秋叶般静美。
如果可以选择,相信没有人愿意面对死亡:活着多好。但对晚期的癌症病人来说,病魔已经悄然无声地从他们紧攥的手中将活着的希望夺走,留下来的只剩下死神敲门前的倒计时沙漏和无休止的难忍疼痛。生理上的疾创和心理上的绝望,往往让癌症晚期病人的最后旅程如同一张黑白照片,失去了生活鲜艳的颜色。尤其是贫困的家庭,疼痛比死神更先一步扼住了病人的咽喉。
晚期癌症病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疼痛,如果能够解除他们的疼痛,使他们安宁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途,那就是我们活着的人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了。由李嘉诚基金会赞助下成立的宁养院无疑扮演了这样一个为黑白照片上色的角色,即使这张照片最终会有黯然的一天。牵着他的手安安静静快快乐乐走完最后一段路程,让他永远将人间最美好的记忆一起带到彼岸的国度。这就是宁养院所体现在人性和社会上的双重价值。
忽然想起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里的一个桥段:盲武士为凑齐回乡的路费接下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的只是在双目失明前能够回乡看一眼即将盛开的桃花,却因此丢掉了性命。盲武士的一句话曾长期让编者心头触动:“家乡的桃花快开了,我想在还能看见的时候再最后看一眼桃花。”盲武士没能回到家乡反而将自己提前交给了死亡,令人扼腕,如果当时有人伸出援手来送他一程,或许会改写他的命运。与之相反,宁养院宁养善终服务带来的,让贫困的癌症晚期病人看见的不是死亡来袭前的黑暗,而是生命那片桃花林在落花前最后也是最美一次绽放时的风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转载方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