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护师 (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
全文宁养公众号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U56cA7eFLKU9tekIbeXWQ (含约3分钟的《宁养序曲》和33家宁养院团队照)
感谢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 (简称:宁养办) 发来的《宁养序曲》。作为曾经的宁养人,听到这首《序曲》,非常的感动。也非常感谢曲作者黄瀚先生让我在音乐中,回到那温暖的记忆,我们曾经向阳而生,逐光而行的日子。
伴随着金属般的滑音,如精灵点亮一抹金色,我的心也微微颤动,抖落时光的尘埃,回到记忆的长河。《宁养序曲》用舒缓的音符,慢慢展开一幅画卷。像春风吹绿每一片枯萎;像流水滋润每一寸干涸;像一艘巨轮推波助澜慢慢向你驶来;更像一位慈祥的老者,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你,轻轻的说,让宁养院成为“生命尽头平静的港湾”。
宁养项目将第一颗种子在1998年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种下,犹如春风吹绿大地,先后在全国每个省市经过认真的调研,严格的筛选,逐步扩展到43家宁养院(目前运作的33家宁养院)。我们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尽管因不同原因,我们离开了,但是曾为宁养人,我们依然时刻关注和支持宁养项目。音乐慢慢推向高潮,一家一家宁养院如雨后春笋般萌芽、成长。生命的节奏伴随着音乐的起伏,让我回到宁养院的日子。回眸宁养时光,行走在每一个生命最后的驿站,我们从遇见到分别,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每路过大街小巷,驻足在一个不经意的窗前,就会想起那些曾经陪伴过的生命,心里会有一丝温暖,唇边会有浅浅的微笑,向生命致敬。
小提琴合奏,让我想起我们的每一次培训,每一次的讨论,每一次的相逢,每一次的朝夕相处,尽管我们不在一座城市,可是,我们却因为宁养项目,彼此相连。一群心中揣着爱的人,共同做着播撒阳光的事情。
音乐慢慢延展开来,让我感到越来越宽广。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们宁养事业的发展就像这音域无限舒展。从宁养项目发展到宁养模式的完善,我们更加确立了努力的方向——推广宁养概念,推动纾缓医学学科的建设,从而提升宁养项目在专业领域和社会的影响力,提升专业发展及社会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关怀与支持。
吉他的加入,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让我回到了我曾经工作过的宁养院。我们宁养院的墙上曾挂着蓝色病人一览卡,记录着我们曾经服务的患者。一张张卡片就像一艘艘小船,在宁养项目的港湾里,卸下疼痛,放下绝望,静静的停靠。每拿下一张卡片,每插入一张卡片,都是道别与拥抱的开始。阴暗的房间,我们将阳光铺满病榻;偏僻的山区,泥泞的小路,城市的角落,都拓印着我们的足迹。随着音乐的再次起伏,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照进每一个悲伤的暗夜,将心融化,把爱填满。最后安静的休止符,将《序曲》停留在我温暖的心房。
我曾经有幸与艺术家黄筱芬老师,合作过一篇《宁养疗护与艺术品的对话》。今天听到这首《宁养序曲》,我觉得如果黄筱芬老师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认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破茧成蝶;那黄瀚先生带给我们的是听觉上的感知,伴随着每个音符的跳动,乐曲的指尖划过我们的心弦,轻轻叩开我们的心扉。我们安宁疗护,不是治愈生命,而是提高病人及家属的生命质量,让生命的最后尊严而平静。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时时刻刻传达着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无奈:“有时能治愈;常常给帮助;总是去安慰”。而宁养项目,正是在无法治愈的情况下,利用医师、护师、社工的团队,实现全人、全家、全程、全团队、全社区的“五全”照护。致力于提高贫困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使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能活得有意义、有尊严。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全国性、免费上门为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疗护,心理和哀伤辅导、社会支持等居家全人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它让最后的陪伴不孤单,让逝去的哀伤不心痛。
最后的曲终,如舞台的谢幕,一个人临别前的转身,没有不舍,没有遗憾,只留下一句谢谢;像一本书缓缓合上,书写的一生,回味无穷;更像一杯入喉的茶,留下甘甜与苦涩交织的味道,心暖泪流。同之前的宁养之歌《守护》一样,音乐赋予宁养项目的生命力,让曾经的宁养人重回故里,回忆起曾经的岁月,让依然努力工作着的宁养人向阳而生,心有暖阳;逐光而行,行将致远。
原创声明
- 原创《宁养序曲》版权公开仅作公益用途,本文也是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 请勿擅自修改歌曲、文章内容及所有配图,以尊重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