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用爱照亮最后一程:医学人文大会聚焦居家宁养
发布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25-11-17
2025年11月7-8日,第七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深圳召开,本次大会以“牢记医学使命,恪守职业精神”为主题,由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广东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深圳市人民医院承办,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于全国各地近200个医疗机构、千余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医师参与。
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翁惠敏主任受大会特邀,以《居家宁养服务的医学人文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关于生命最后阶段如何保有尊严与安宁的深刻思考。
在她的讲述中,没有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却有着比技术更打动人心的人文关怀。当治愈已不可能,如何用爱与专业守护生命最后一程的安宁与尊严。
宁养服务:从治愈到慰藉的医学转变
翁主任介绍道:“居家宁养服务的核心,是让末期患者在熟悉的家居环境中,获得身体、心理、灵性及社会的全面支持。这不仅是医疗服务从医院到家庭的简单延伸,更标志着医学从专注于‘病’转向关怀完整的‘人’”。翁主任着重介绍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自2001年3月成立至今,一直遵循以人为本,全人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的生命质量,而宁养服务的目标是让晚期癌症患者在人生最后阶段活得有意义、有尊严,同时为家属提供支持,实现“生死两相安”。
会场大屏幕上展示的一张张的工作照,记录着宁养团队日复一日的奔波与守护。他们不仅是疼痛的缓解者,更是生命的陪伴者。他们评估的不仅是疼痛指数,还有患者窗外的阳光、家人脸上的愁容,以及患者内心深处未竟的愿望。

生死两相安:医学人文的深刻实践
“宁养服务的目标是‘生死两相安’。”翁主任重复着这五个字,简短的话语承载着千斤重量。它意味着,医学的干预不再执着于对抗必然的死亡,而是转向呵护生命最后的品质。这一理念呼吁医护人员不仅要运用专业知识缓解患者身体的痛苦,更要成为倾听者,安抚其对死亡的恐惧,成为桥梁,促进患者与家人的情感交流,甚至成为“圆梦人”,帮助实现一些微小但对病人来讲却重要的愿望。
翁主任作为大会唯一 一个分享居家安宁疗护的讲者,分享了多个真实案例。在其中一例中,宁养团队帮助一位年轻的晚期患者链接社会资源为其父亲购买头盔的心愿,并最终与父亲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在另一例中,宁养服务协调病人与家属沟通,签署生前预嘱完成心愿,使患者最终在没有插管、没有抢救、有家人的陪伴中平静离去。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全人服务”理念的生动写照。

宁养服务二十四载的坚守
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成立24年来,已为10,300名晚期癌痛患者提供了宁养服务。这一数字背后,是宁养团队日复一日的奔波与守护,是他们走进患者家中,坐在患者床边的陪伴。翁主任讲道:“宁养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它超越了传统的医患关系,建立起在生命最脆弱时刻的信任与托付,这种关系不仅治愈了患者的痛苦,也为家属提供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翁主任在大会的汇报,如同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医学实践中一个常常被忽视的角落。而“居家宁养”实践给出了一个最具体、最触动人心的答案。
照亮前路,让温暖成为医学永远的底色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翁主任在最后也呼吁所有医疗工作者,在追求技术精进的同时,不要忘记医学的初心——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这份“安慰”,在生命旅程的终点,显得尤为珍贵。只有把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文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有温度的医者。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