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一站 温暖尊严相伴
(福州晚报 记者:何佳媛/文 陈建国/摄)
帮助止痛指导护理 尽力减少患者痛苦
日前,记者随主任医师陈萱林、主管护师刘新勇、司机陈宁一行人,开车到长乐,他们此行是为玉田镇、金峰镇、湖南镇的病人提供家居服务。
医护人员来到长乐玉田镇琅峰村67岁的李老伯家中,李老伯正趴在床沿上呕吐。医护人员赶紧上前为他拍背。接连吐了四五次,老人才缓过劲来。
“他刚才吃什么了?”陈萱林摸着老李的额头仔细询问家属。了解情况后,她判断老李服药剂量偏大,时间也不对,嘱咐家属调整。“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痛得弓着身子跪在床上。”陈萱林回忆说,80%的晚期癌症病人伴有疼痛症状,为病人止痛是宁养服务的基础内容。
陈萱林掀起被子一角,发现老李的右脚水肿了,就坐在床沿上,教家属怎样通过按摩消肿,又检查老李的伙食,再叮嘱家属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们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教授家属护理常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陈萱林说。
老李的前列腺癌转移到骨骼,接受宁养服务3个月了。他的老伴说:“现在好了,身子不痛了,我和孩子都陪着他,他的堂兄也天天来看他。”
维护患者尊严 到最后一刻也体面
金峰镇另一名77岁的病人也姓李。他是直肠癌晚期,接受宁养服务已经两年半。医护人员走近他,呼唤他:“你还记得我吗?”
“哦,记起来了,穿白衣服的。”老李许久才回答。
“他的意识有些模糊,不能走了,时日也不多了。”陈萱林有些不舍。两年多来,她每月上门服务一次,跟老人成了朋友。
刘新勇回忆起第一次到老人家里的情形。当时,老人特别煮了几大碗肉燕等着医务人员,一进门就请大家吃肉燕。宁养计划规定不允许这样,医务人员婉言谢绝了。老人端起碗,大口大口把整碗肉燕吃到肚子里,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我很坚强,还能吃得下!”
陈萱林拉起老人的手,见指甲长得过长,白胡子也长了,又摸摸老人的头,为他理了理头发,然后转过身对家属说:“你们要给他剪指甲、刮胡子、梳头洗脸,每一天都要帮他收拾干净,就算到最后一刻也要体面,这是一种尊严。”老人的孙子听后点了点头。
“宁养服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全人照顾”,我们要让病人安宁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途。”陈萱林说。为了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医护人员提供家居服务时不戴口罩、手套,只穿白大褂。他们还经常听病人倾诉,进行心理辅导,甚至帮助病人维权。
“同心圆”效应 让病人感受温暖
记者与医护人员又来到金峰镇陈墩头病人老陈住的两间瓦房。“吱呀”一声,木门被推开了,一股屎尿的臭味直冲出来。阳光照进阴暗的屋子,老陈斜靠在床上打点滴,口罩上破着一个大洞。他的鼻咽癌已到了晚期。
陈萱林坐在床边,老陈激动地紧紧抓住她的手。“天冷了,我给你暖暖手吧!”陈萱林说。她一边牵着老陈的手,一边聊起他的病情和生活起居。
刘新勇从屋角找出一把扫帚,开始打扫屋子,老陈的小女儿跑进屋来,不好意思地夺过扫帚,打扫房间。“你姐姐很忙,你要多来照顾爸爸呀!”
“他的小女儿我是第一次见到。”刘新勇说,“现在多了一个人照顾他,可好了。"她告诉记者,两个女儿出嫁后,老陈独自生活。老陈生病,大女儿常来给他送饭,但没和他一起住。经过多次劝说,现在小女儿也来照顾他了。
“两个女儿境况都不是很好,但是能来陪着他,他的精神面貌就变好了。”陈萱林说,“我们经常做家属的思想工作,帮助调和病人和家属的关系,再通过家属来扩大病人的接触面,这洋就以病人为圆心,形成了-个‘同心圆'。利用‘同心圆’的效应,让病人融入社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人间的真情和关爱。”
“病人教给我们对生命的感悟和热爱”
根据宁养规定,医护人员无偿为病人提供种种服务。那么,病人能给医护人员什么呢?陈萱林说:“病人教给我们对生命的感悟和热爱”
宁养院服务过的病人,平均生存57天,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才7个月。见到医护人员时,有人不停说话,有人沉默不语,许多人情绪波动很大。
一个16岁的女病人说生病以后再也没有同学来看她,住在周围的人也要躲开她。尽管身心遭受双重折磨,她仍不舍这个世界。她痛哭流涕,医务人员陪她哭红了眼睛。,
一个男病人在医务人员第一次上门服务时,强撑着演奏了一首小提琴曲表达谢意。
“病人会把人生感悟告诉我们,很有启发。”陈萱林说,“曾有个病人告诉我,人生要承受的痛苦其实只有两种,一种就像飞机失事前接到通知写遗书,事发突然难以面对;另一种是长期受到病痛折磨,因为有人关爱,变得可以面对。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金钱名利都不重要,人与人的关系很重要,所以要更珍惜亲人朋友。”
病人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悟,经由医务人员传递给更多的病人和家属。虽然死亡和离别都无法避免,但人们可以选择面对的方式。病人离世前,得到了关爱和照顾。离世后,其家属得到哀伤的疏解,变得释然。
最沉重的工作 需要豁达的心态
这趟采访,记者听到很多难得的人生感悟,从事宁养服务已经10年的陈萱林说:“我们用最豁达的心态,来面对最沉重的工作。如果不这佯,我们怎么把安慰传递给病人,如果不这样,我们怎么能坚持十年?”
宁养院现有3名医师、2名护师、1名司机和1名文职人员。因为每天上午都要奔波巡诊,医护人员养成了大半天滴水不进、不上厕所的习惯。巡诊每次都超时,午饭总在下午吃。回到宁养院,要写病例,还要给病人打电话。70多岁的主任医师王丽冰曾在写病历时累得睡着了。
医护人员跟病人成为朋友后,不得不再面对朋友的离去。刘新勇退休后到宁养院工作5年。病人和家属亲切地呼唤她刘姐,大家随时可以拨打手机找她谈心,咨询问题。在回程的路上,耳边满是刘姐爽朗的笑声,她说:“我把快乐带给病人,他们才能带着快乐离开这个世界。”
部队转业的司机陈宁,在宁养院开了10年车,落下了职业病,几次申请离开,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他说:“这个团队很快乐,所以我留下了。”陈萱林笑称他是GPS,不论是小弄堂还是山沟沟,只要陈宁去过的路都能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