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3月1日消息:
据《新闻晚报》报道,今天上午,杨浦区卫生局局长金其林一行来到控江医院看望这名癌症晚期病人。患者家属表示,非常感谢市委书记俞正声及卫生部门同志的关心,病人已得到良好的医疗照顾。
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作为全市医疗卫生改革重要举措之一,将探索居家与住院相结合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今年上海已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在每个区试点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设10张病床“临终关怀”。
6月开始试行“舒缓疗护”
今天上午,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今年上海已将“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列入政府实事项目。
市卫生局社区基层处处长刘红炜介绍,调查显示,上海近年每年肿瘤死亡3.6万人,70%癌症晚期病人需要居家宁养,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
据了解,“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市自然基金会、市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给予资助,试点在每个区选定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设10张病床接纳癌症晚期病人,实施临终关怀。由市红十字会每月给住院病人提供2000元医疗补贴,“居家宁养”的每月1000元补贴医疗费用。给癌症晚期病人免费提供止痛药。
该项目现已启动,目前18家设立“舒缓疗护”病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进入人员培训、病房装修阶段。由新华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首家宁养院院长陈强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正紧锣密鼓编写教材,组织医务人员的上岗培训。
据悉,6月开始试行,7月所有试点病床开始接纳癌症晚期病人。
杨浦区推出“居家宁养”
今年杨浦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在社区卫生推出“6+4”服务,其中“6”是指市政府确定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4”则是指杨浦特有的中医、康复(肢体残疾康复)、“宁养”(肿瘤晚期居家临终关怀)、心理关爱进社区等四项服务。
杨浦区卫生局局长金其林介绍,一个针对肿瘤病人的专项调查显示,杨浦区每年约有2万多名肿瘤病人;又根据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状况“KPS评分”发现,其中每年有250多位晚期病人,生存期一般在3-6个月,他们往往无法被收住入院。进一步调查发现,50%的晚期患者有中度或重度疼痛,其中约1/3的人痛得难以忍受;而大多数患者家属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家庭护理知识,迫切希望有人能帮助病人减缓肉体和精神痛苦。
杨浦区卫生局决定为晚期肿瘤病人开设“小众”服务,2008年开始,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建立“居家宁养”(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居家宁养”引入了“四全服务”理念,即全人、全队、全家、全程,把对晚期肿瘤病人的临终关怀服务,由一个病人辐射至一个家庭。据统计,杨浦区3年间共为610名晚期肿瘤病人提供适宜的居家临终关怀,这610个晚期肿瘤病人平均每人获得近9次免费上门服务,平均生存时间由2008年的81天,延长至如今的115天。
“家门口”医院上门关怀
金其林介绍,目前,“居家宁养”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从最初的止痛服务,逐步扩展到由社区医生提供家庭病床服务范围内的各类基础性医疗服务;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指导家属学会基本护理技能,包括环境布置、口腔皮肤护理、进食和排泄护理、翻身擦背、生命体征监测等;还提供心理护理与支持服务。
在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将晚期肿瘤患者细分成止痛服务、上门关怀、电话关怀三个组,分别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对于晚期肿瘤住院病人,全科团队的医生每月做1次电话随访,提供医疗咨询和心理关怀服务;对居家的“止痛服务组”患者,医生每周上门随访一次,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镇痛药物并跟踪病人服用情况;“上门关怀组”,则要求全科医生每月2次上门,了解情况,提供基础性医疗服务、心理关怀和指导家属等。
相关链接
本市有十八家临终关怀场所
闸北区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杨浦区四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虹口区提篮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闵行区莘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浦东新区迎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山区亭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普陀区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嘉定区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奉贤区庄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崇明县城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市首家宁养院在新华医院
2001年,上海市首家宁养院诞生在新华医院,家住杨浦区的一位晚期胆管癌患者成为该院的第一位病人。据介绍,上海市首家宁养院是由香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建立的慈善医疗服务机构。宁养院这个名字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亲自命名的。宁养含有宁静、养护的意思。是向贫苦无助的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免费善终的宁养服务。李嘉诚基金会将向医院捐资100万元,用于开展此项免费服务。新华医院为宁养院配备了业务过硬又有爱心的专职教授、主治医师、护士等,其中主要医务人员为开展此项工作去香港接受了专门培训。
新华宁养院院长陈强教授说,宁养服务虽然不能挽救病人垂危的生命,但却能让他们在没有躯体和精神痛苦的状况下平静安详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关爱,这也是这项慈善事业的意义所在。
专家说法
上海需要更多临终关怀医院
我国著名肿瘤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沈镇宙表示,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应该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因为针对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手段并不很多,医院需要床位周转,急诊病房的条件也相对较差,不适合晚期癌症病人,但这些病人对家庭又造成不小的负担。上海的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城市对临终关怀医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沈教授说,可以发挥社区医院的力量来更多地开设这样的临终关怀医院,但这需要政府的扶植和支持。据了解,中国内地首个社区临终关怀科室2010年在上海闸北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为缓解癌症晚期病人住院难的问题,该科室设立肿瘤定点病房,同时推广“优生优逝”的理念,进一步普及临终关怀、姑息治疗和老年保健。
浦东社工协会下属的“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有一群年轻人立足于生命关怀领域,探索传统文化下的城市临终关怀模式。他们成为志愿者,去到临终关怀病房,倾听晚期癌症病人的遗愿,甚至听听他们这一生的遗憾。
来源:东方网 作者:贺天宝
2012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