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属们合作完成插花作品

刘晓芳女士总结家属与患者之间沟通常见问题
患者和家属互相关爱,但因为死亡的避忌与压力,不能坦然表达心中感受;不向患者告知真实病情,或者回避与患者谈论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与日后的安排,双方之间好似隔着一层窗户纸,谁都不先捅破。这种沟通状态在临终病患家庭,特别是思想相对保守的潮汕地区,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照顾的质量。
5月8日上午,“爱要如何说出口”照顾者教育支持活动在汕头宁养院举行,本活动为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汕头团队的系列活动之一,共有7位家属和1位患者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患者家属增强对与患者之间开放性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学习与患者沟通的一些方法,并增强家属与患者就困难问题进行沟通的信心,活动计划共分两小节进行。
活动一开始,汕头宁养院曹伟华主任发表致辞,向患者家属介绍社工示范项目及本次活动举办的初衷。接着,在活动主持人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社会工作主任刘晓芳的带领下,七位患者家属一一自我介绍,并分成两个小组完成了两篮插花作品,在这过程中家属们彼此间的陌生感开始消融,相互的合作让他们建立起了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照顾患者、与患者沟通时所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在插花过程中,家属们同时进行了交流分享,把平时照顾患者的感受和难题一一道出,特别是如何与患者更好地沟通,是几乎所有家属面临的难题。“鲜花能带给人一种愉快的心情,患者的家属有时候可以借助鲜花,拉近与患者之间心灵的距离,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刘晓芳女士建议,并就家属们所分享的内容,展开活动的主题——“爱要如何说出口”。
刘晓芳女士列举了末期患者与家属在沟通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困难,不少家属表示:“这正是我所面临的”。针对这些现象,刘晓芳女士帮助家属了解与患者沟通的着重点,同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刘晓芳女士说,很多情况下,病人与家属之间互相关爱,提及死亡的时候总是有所避忌。家属担心患者失去信心,患者担心增加家属的思想负担,各自背着各自的思想包袱难过,无法实现有效的沟通。“很多情况下,患者及家属之间‘因爱而封口’,而家属有时候对病人有着‘乐观’面对的期待,当期待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的时候,沟通关系就会变得比较尴尬。”刘晓芳女士说。同时,她也指出,要实现良好的开放性沟通,患者与家属首先要处在同一个沟通平台上,不逃避否认,不“报喜不报忧”,避免“暧昧的沉默”,防止误解、期待不一致,并注重培养沟通的技巧。
活动进行到一半,一个惊喜突然出现,活动参与者林阿姨的女儿——患者杨姐亲自到达现场参与活动,她借着鲜花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她的乐观心态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杨姐还分享了切身体会,提出她最关心的是如何减轻病痛,如何更好地渡过所拥有的每一天。
活动最后,家属们在爱心小纸条上,写下送给其他人的鼓励话语,鼓励彼此增强勇敢面对的信心。参与活动的家属都把家庭作业带回家——完成一次插花作品,与患者共享美好的欢乐时光,并相约参加下一节活动。参加活动的张先生说:“这样的活动很好,帮助我们在无所适从的时候,找到一个沟通的方向。”同时,张先生对宁养项目表示感谢,“以前看到肿瘤病人去世时,浑身都插满了管子,宁养项目的理念很好,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更有尊严。”
.JPG)
活动参与者留给自己或别人的祝福

活动参与者、汕头宁养院医护、汕头团队老师、义工大合照
(图、文/丁倩杭)
善别,善终,善生——社工示范项目汕头团队照顾者教育支持活动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