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旭
-
【现职】
-
基隆长庚癌症中心主任
-
长庚医院学术副教授
-
长庚纪念医院林口/基隆院区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
-
中华民国癌症希望基金会董事长
-
中华民国癌症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安宁缓和医疗联合伦理委员会委员
-
基隆医师公会常务理事
【经历】
长庚纪念医院基隆分院内科部主任
长庚医院医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及肿瘤委员会副主席
【专长】
内科学.
肿瘤医学
临床医学教育
医病关系
在台湾,讨论死亡是不容易的,和病重的人讨论死亡尤其困难。但是身为癌症专科医师却常常必须做这件事情。
最近我照顾的一位癌症末期神智清楚濒临死亡的病人,她问到:「王医师,请问当我死掉以后,如果没有依照一般的仪式作告别式的话,对我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不好?」
她罹患肺癌将近两年,经过标靶药物和化学治疗后,病情缓慢恶化,最后她签属意愿书住进安宁病房接受身心灵照护。她的嫂嫂在两个月前也因肺癌合并脑转移在一般病房过世,但是家属基于各种理由拒绝安宁共照服务,导致过程非常辛苦。这位病人看在眼里,她认知真正的善终需要自己帮助自己,所以和先生及家人讨论后,自己签署了意愿书住进安宁病房。她常常为自己的生病扰乱家人的作息表达歉意,也担心先生和两位未成家女儿往后如何过日子,但很少谈到自己的需求,所以听到她的问题,竟然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答。
她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宗教信仰,不是基督或天主教徒,也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她具有的是台湾常见的民俗信仰。我请她把问题更具体化,也请教她在担心什么事情。她说自从罹癌后,除了接受抗癌治疗以外,也花了不少时间阅读各类书籍,尤其知道死亡已经不可避免时,曾经试图去了解不同宗教信仰的生死观,期望能更坦然的面对今生和来世,也常常问自己活着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我问她是否知道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曾提及:「反正人都会死,为什么要活着?」,她摇了头,口中喃喃自语重复了好几次这句话,眼神陷入茫然。不久后,她稍回了神,问说如果我不活着,那先生和女儿怎么办?
的确,人都会死,为什么要活着?海德格认为「活着」意指「真切感受到希望」。所谓的生命,就是自我实现的场域,达成自我实现便会对人生无憾,所以活着就是实实在在感受到希望。但人要怎样才能接受死亡?或者,人有办法接受死亡吗?圣严法师曾说:「其实,人一出生,死亡就跟着我们了。」所以死亡是与生俱来的。单国玺枢机主教也曾这样讲:「对有信仰的人来说,死亡是个过程,是我进入天主永恒的一个过程。」
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预知死期和死后的世界,绝大部分的人当然会非常的不安。宗教信仰里会强调死亡并非终点,藉此来消除这种人生最大的不安,并且利用不同的仪式来衔接今生和来世。所以让她很困惑,如果不举行这些礼俗,会不好吗?她很想一切从简,不想让家人在繁缛的丧葬礼仪中受罪。
单国玺枢机主教是这样准备的:「把身体交给台湾,做有机肥料。」「我的遗嘱都写好了,丧礼要很简单,用最薄的棺材,鲜花、挽联一概婉拒,只要在棺上放本圣经就好了。」
圣严法师生前也说:「我没有财产,这些都是教团的;只有我的身体,就用一口薄薄的棺材,烧了。之后不入塔、不设坟、不立碑,死了就在这个世界消失了。在我们的文化里,强调厚葬,买个好塔位;但实情是:几十年内,还有子孙来祭拜,过二十年,大概没有人记得了。我一直推行礼仪环保,希望能改变大家的观念。」
我最后建议她,不妨利用安宁病房的交谊厅,安排适当的时间,请亲朋好友相聚,互相道谢、道歉、道别。在空中,让这首印地安的诗歌重复的唱着:
你不要在我的坟前哭泣,我不在那里。
当你醒过来窗外鸟儿吱吱啾啾,我在那儿;
夕阳照射在金黄麦穗,随风摇曳,我在那儿;
你看天上下的雪,你看晚上的星光,我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