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医学部“生命行歌队”
赴聊城宁养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18-8-3
7月10日上午,由青岛大学医学部2017级临床相关专业学生共14人组成的“生命栖息,医路关怀”生命行歌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李菁的带领下来到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安宁疗护工作的概况,学习安宁疗护的知识与流程,并进一步与医生患者深入接触进行调研。
在为期六日的实践活动中,聊城宁养院的工作人员分别从“姑息医学的发展”“宁养疗护的理念”“医学人才的六大核心素养”等方面为同学们做出了详细的讲解。同学们不仅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还做了细致的笔记,为后期深入探访患者生活场所打下了知识基础,同时还通过观影的方式,加深了对姑息医学的理解与感悟。
(图为宁养院职能主管谢佳平处长为同学们授课)
在患者家属取药的时间,学生们跟随宁养院的工作人员,分成若干小组,轮流旁听医生问诊过程,进一步了解宁养疗护。姑息医学又称纾缓医学、缓和医学、康宁医学。姑息医学内涵深厚的人文关怀,传递医学的温暖,其中的宁养疗护(又称安宁疗护或临终关怀),让患者实现了有尊严的生命谢幕。
在实践中,生命行歌爱心医疗服务团的三个小组各五名成员,随宁养院工作人员一同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和梁水镇等数十名患者家中,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并提供相应的药物缓解疼痛和心理辅导。因为患者多为贫困家庭,多为偏远的山村,在回访病人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看到了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为医护人员无私地帮助患者安详平静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一程而感动,更启迪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职业信念的坚定。同学们说自己从很多患者身上学到了人生宝贵的一堂课,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坦然面对死亡;而医生和护工同样令自己感动,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的人文医学关怀,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温暖,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7月13日下午,宁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团委与生命行歌爱心服务团共同举办了座谈交流会。宁养院主任高杰、院团委副书记宫习飞、宁养院工作人员等出席了本次会议。通过互动交流,同学们一一讲述了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感悟和想法,纷纷表示对宁养疗护和人文关怀有了深刻的理解,表示今后要增长才干、虚心求学,用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广博的人文情怀回报社会,服务患者。宁养院主任高杰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和鼓励。院团委副书记宫习飞与同学们从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起,结合我院宁养院宁养疗护和人文关怀工作的发展历程,勉励大家无论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还是未来走上医疗工作岗位,都能践行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图中间者为我院团委副书记宫习飞)
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高主任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实地学习安宁疗护工作的内容。此外,生命行歌社会实践队还前往孔繁森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孔繁森一生的事迹与功业,真切感受到孔繁森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一身正气、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最后,同学们向聊城市人民医院领导及主任总结了为期六日的活动情况,汇报展示了活动成果和感想感悟,受到了医院领导的一致肯定。作为医学生的同学们,在这里扎实了专业知识,深刻体验了医学人文精神,真诚付出,读懂生命。
(图中间为宁养院主任高杰与东昌府区中医院肿瘤科主任高继锋)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癌症疾病的发展,养老对社会、家庭的压力日益凸显,实施安宁疗护对于缓解绝症患者的痛苦、节约医疗资源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强”产业之一,医养结合产业也将发展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增长点。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来到基层医疗机构实地了解安宁疗护工作的发展情况,也亲身体会到了美国医生Turdeau墓志铭那一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含义。实践结束后,实践队将进一步整理调查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助力医养结合产业发展。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