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湖边散步,突然便想起台湾的美妃老师,想起美妃老师的美丽、谦和以及那暖如春光的笑容。记得我们离开台东圣母医院时,美妃老师说了一句话,这一告别,以后再见面的机会很少。我不以为然地说,那说不定。九年过去了,我从未见过美妃老师。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次想起,就是一次相逢。想起美妃老师,就会想起台湾的宁养服务。
宁养疗护中的台湾故事
2011年6月,在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的支持下,我们几家宁养院在全国宁养办组织下,来到台东圣母医院进行为期两周的参观学习。那时,大陆宁养医疗刚刚谈到“灵性照护”这个个概念,但怎么也理解不了灵性照护到底是什么,它与宗教有什么关系,脑中一片混沌。
到台东圣母医院时,陈良娟院长询问我们想学习什么?我提出的唯一一个问题就是:听说台湾的灵性照顾做得非常好,能否给我们讲一下什么叫灵性照护?陈院长就为我们请来了石世明老师。石世明老师是在一天上午为我们授课,第一次见到石老师,感觉他很年轻。陈院长介绍他自1997年开始进入临终关怀的实务和研究领域,在安宁病房从事灵性照护工作也已经3年了。听陈院长这么一讲,我便没有因为年轻而小看石老师的灵性照顾能力。于是我带着近乎虔诚的热情,来听石老师的授课上。石老师在那天上午的授课中,为我们讲述4-5个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但从台湾归来后好几年,我都没有弄明白石世明老师讲的那几个故事与灵性及灵性照顾有什么关系。因为在我固化的思维里,讲灵性就应该先讲出概念,然后再根据概念拓展开来到具体运用;或者讲具体运用,再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但石老师并不是这样在讲授。
我第一次在公众场合与别人分享灵性照护时,对石世明老师为我们讲授灵性照护仍感觉无所适从。但无论如何,我依然能清晰记得他当时所讲的故事,尽管距今已经过去9年时光。潜移默化中,我也在按照从石世明老师故事中悟出的道理进行灵性照顾。9年间,我听过无数次课,有几个老师的授课内容可以让我9年仍记忆犹新呢?
2015年,参加在台湾举办的第11届亚太地区姑息医学与安宁疗护大会,赵可式老师在大会上作的演讲仍然是一个故事。同去的同事评论到,赵老师讲得很简单,不知为什么,却让人非常感动。
宁养疗护中的台湾故事倒让我想起《圣经》中,耶稣总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布道。道很深,却可以在故事中去品味。
活在惯性里
在台湾台东家访的病人中,记忆最深的是一个50多岁的男性,躺在床上,失去自理能力,甚至不可以自行翻身,仅仅可以用2个手指按动电视遥控器进行开机和关机。日间,其妻子要外出工作,因此病人常常一个人躺在家中。病人很健谈,家访时,病人首先是感谢我们的到来,待我们帮病人做完相应的护理工作后,与病人有一段交谈。正是这一段交谈内容让我深深记住了这个病人。他说,每天我躺在床上,看到太阳从东面升起,然后在西面落下;看到窗外的树,从小树慢慢变成大树,我不知道我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听安宁疗护老师后来告诉我,病人没有生病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烂醉,有一次,喝醉酒后摔倒,导致脑溢血,在医院康复一段时间后,病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出院时多次健康教育告知病人,以后不能喝酒了,下次喝酒再脑溢血就可能是要命的事了。病人嘴上答应好,但出院后,很快就又恢复原来嗜酒如命的生活方式,现在躺着的状态就是他喝醉酒的结果。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他不珍惜上帝给予他的一次改正机会呢?
前两年,我初次认识县城的一个朋友,看到他身材保持得很好,与我印象中的县城生活的朋友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在心里暗暗想,他应该是一个极节制的人才会把身材保持那么好。一问才知道,他当时正处在肝脏脓肿手术后恢复期,并感叹以后要小心喝酒。2年后在一个婚礼上再次见到这个朋友时,他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胖子,依然酷爱喝酒。突然便想到台湾那个家访的病人。
不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是他们都生活在过去生活方式的强大惯性里难以走出。
去年宁养院年终会议,朱为民老师在授课中问我们:你们认为你们向病人说什么话是在向病人告知坏消息?其中一个同仁回应道:就是告诉病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对健康人来说是一种放纵,对病人来说则是一种变向的放弃。当然从另一种层面来说,也是一种人文关怀。我们在他们体力和精力渐渐衰退时,还是想维护他们过去生活方式中那强大惯性带来的快乐。
在台东圣母医院学习结束时,陈良娟院长为我们每位学员送了一句话。给我送的一句话就是“存好心, 说好话,做好事。”我接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想了一下,我还不够好心吗?从台湾回来后,我就把写着这句话的这张纸贴在我的床边。有时,我还会给那张纸照个像,然后思考一下。去年听中華兩岸文化交流促進會黄仁杰老师的课时,黄老师就问课上的学员说:你们伤害过别人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伤害的人多了。话一落音,就听到学员们的笑声。不伤害人需要足够的智慧。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得还远远不够,而从事宁养服务就是最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