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查看的城市:聊城 | 选择城市查看其它宁养院活动 |
聊城晚报2019年10月11日讯(记者 赵艳君)每一次有患者离去,高继锋和同事都会送到电梯口、车上,然后动作一致地鞠躬目送。这与其说是一种惯例,倒不如说是一种本能和默契。
作为东昌府区中医院肿瘤科主任,高继锋和他的小伙伴创建了我市首个安宁病房,至今,他们已送走将近300位肿瘤患者。这些备受病痛折磨的人,离开时却都相当安祥。
2019年10月12日,又是一个世界纾缓宁养日。这个原本并不被人重视的日子,却给越来越多的晚期肿瘤患者带来温暖、理解、安慰,帮他们实现“无痛生活,尊严人生”以及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也正是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市人民医院宁养院负责人高杰和他的团队,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呈上了一份“大礼”。
同时,世界纾缓宁养日前夕,高杰、山东省名中医谷万里等市人民医院医护专家到区中医院进行义诊,并实地参观该院安宁疗护中心,零距离感受生命关怀的意义。
完善的梳理2680例晚期癌症患者服务统计报告的出炉
不久前,2680例临终癌痛患者安宁疗护居家服务统计报告的出炉,这意味着市人民医院宁养院 对本土恶性肿瘤大数据完成了详细而完善的梳理,为世界纾缓宁养日呈上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高杰说,宁养院成立以来,以居家探访、电话随访、门诊诊疗等形式,对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该报告将2011年7月至2018年9月,接受安宁疗护居家(宁养)服务的2680名离世患者逐一录入,按癌种人数的数量排序,按性别、年龄加以归纳。离世患者中,男性为1677例,女性为1003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岁,年龄最大的95岁,平均年龄63.28岁。这其中,肺癌患者以916例的数据占据首位,男性患者609例,女性患者307例。在此之后,食管癌、肝癌分列第二、第三位。在2680名离世癌症患者中,年龄在60—69岁的患者占965例,70—79岁的患者占589例,50—59岁的患者占556例,而40—49岁、30—39岁的竟然也分别占241例和64例。
(义诊现场,高杰对前来咨询的市民答疑解惑)
高杰表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尽管诊断技术进步和治疗手段发展,使肿瘤诊治水平得以提高,但仍有7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多数患者采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不能根治,对于这些无治愈希望的晚期肿瘤患者,改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力,从而提高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安宁疗护的药物,大多是根据病人情况用来缓解或减轻症状的选择,同时对症支持、维持基础生命,也有心理医生会对病人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辅导,进行死亡教育,“家属都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我们更多是告诉他们在最后一天到来之前还能陪患者做些什么”。
温暖的“守候”一年时间,鞠躬目送数百名癌症患者离开
这里是与死亡最邻近的地方,在这里工作,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高继锋说,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成立,得益于宁养院的悉心指导,他们最初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多是在其他医院“碰了钉子”,被拒绝过很多次。中心刚刚成立一年有余,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开始慕名而来,“他们心里清楚地知道不会有奇迹出现,他们想要的,只是让病人减少病痛,最终迎来死亡,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一年时间,安宁疗护中心安然送走了近300名曾经痛苦不堪的终末期癌症患者,每次有人离开,中心医护人员都会默契地帮家属处理各种后事,包括给离去的人净面、净身、穿上得体的衣服,然后一路送到车上,鞠躬目送他们离去。事实上,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很简单,但它背后的故事却又饱含温暖和心酸。
(安宁疗护中心“关怀室”内,医护人员和患者交谈)
在这里,病房改称“关怀室”,同时还有音乐治疗室、谈心室,甚至病房内的墙壁上、谈心室、电梯口都别出心裁地设计有温情的墙贴,每一个细节的用意都是为了“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她)”,都是对一些临终患者,进行温暖的“守候”。
高继锋和同事都记得,那次对一名患癌年轻女孩进行音乐治疗时,对方脸上安静、舒适的表情,那一瞬间,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现实的残忍,生命的尊严,“内心情绪很复杂,许多医生都经历过从难以接受病人离去,到后来认识到医学并非万能的成长过程。”高继锋说,比其他病房,这里更频繁地与悲伤和死亡相遇,病人的不适感和情绪波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人员,医生和护士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困惑。如何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自我疏导,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
记者手记
依靠什么来做临终关怀
国家卫健委曾发出过一则通知称,在全国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将有利于生命末期及无法治愈的患者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癌症患者,尤其是临终患者来说,这不失为是“不幸中的万幸”。
高杰和他的团队完成的那份统计报告中清楚地写着,“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可高达70%—9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晚期癌症患者,都备受疼痛的折磨,生活质量无从谈起,生命尊严更是不值一提。
如何让家属和患者不再身心俱疲、憔悴不堪,如何缓解或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每一位安宁疗护人员费心费力去解决的问题。在这里,他们几乎不会考虑利益得失,去倾听,去安慰,去帮助,靠的全是“情怀”。
高继锋说,他们日常用的安宁疗护药物,大多是根据病人情况用来缓解或减轻症状,而其他诸如音乐治疗、“话疗”等心理治疗手段,因为缺少价格体系支撑,都是完全免费的行为。当然,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愿意并坚持去做。
为什么?他们说,让患者实现无痛生活、尊严人生,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那一瞬间,自己的内心也变得柔软、平和。然而,这样一个社会问题,显然不能仅仅靠情怀支撑着去做。也正是因为这样,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世界纾缓宁养日的设立,正是在全球统一举行活动来宣传和支持纾缓治疗与宁养服务,其目的是提升医务人员、社会、公众对纾缓治疗的认识,为发展纾缓医学争取更多专业、政策、社会及经费的支持。
所以,该如何帮助这样的患者和家庭,不仅仅是哪一个群体的责任和担当,它还需要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