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宁养院持续通过连接社会资源,为患癌家庭的子女获得教育资助,2025年3月1日,宁养团队与社会慈善组织代表到宁养患者家庭进行家访,表达对他们的深切关怀。
2025年是凉山宁养院与成都艾特公益服务中心合作为患癌家庭的困难学生提供教育资金的第3个年头。
本次走访了4个家庭,连同电话访问,共计帮助患癌家庭的困难学生共12人。
小马
小马,10岁,其家坐落在一个陡坡上,患者去世前用勤劳的双手耕种着租赁来的一亩农地,艰难地维持着家庭的所有开销。患者查出罹患癌症后,让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患者在接受凉山宁养院服务后不久去世,照顾六个未成年孩子的重担压在没有读过书的母亲身上。一时间,孩子的生活费、学费、资料费、医疗费等重担几乎压垮了这位母亲。母亲说:“还是希望我的娃娃能读书,至少有个文化,以后可以挣的到钱。”
父亲的去世并没有阻挡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宁养院工作人员为小马家的孩子们发小礼物
小莫
在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温馨的臂弯里享受着豆蔻年华之时,有这样一个孩子正在学着接受生命中的第一次伤痛,他叫小莫,13岁。自从父亲患癌去世后,考虑到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家中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抚养,当地政府同意小莫母亲接替父亲的护林防火的工作。
初见小莫,她温婉、可爱,父亲离世后,原本幸福的时光戛然而止,小小年纪就被迫承受了生命带给她的第一次考验。丧父之痛、新学期学业的压力、同学的流言蜚语让她承受莫大的压力,渐渐地她患上了抑郁症。她双手及面颊间隔几秒就会出现不自主地抽动、吐字不清、身体躯干局部皮肤长红斑。这不仅让她无法继续目前的学业,也令她与人交往出现障碍。
从8岁的弟弟口中了解到,从前的姐姐小莫爱说、爱笑,父亲的离世让她的生命好像进入了痛苦和绝望。当“成都艾特公益服务中心”的曾老师问道:“小莫,你有想过以后嘛?”她不假思索的告诉她:“我觉得自己没有以后,我是个没有未来的人。”
在凉山宁养院一行人的关怀和帮助下,相信她一定可以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回到从前那个阳光明媚的大姑娘。

宁养院社工与小莫姐弟俩 (居中) 谈心
阿涛
阿涛,14岁,其母亲正在接受凉山宁养院的服务。父亲和母亲住在县城,家中有几亩花椒地,均由母亲打理,文化程度较低的父亲则在照顾家人之余四处打零工挣钱养家。
阿涛的哥哥在县城读书。阿涛在西昌市读中学,在读书期间住在舅舅家。
在走访阿涛时,阿涛的爸爸特地从县城赶到西昌,为了看望许久未见面的儿子,还鼓励阿涛努力读书,同时表达了对凉山宁养院及公益服务中心的感谢。
小杨
小杨,17岁,母亲在接受宁养院服务半年后去世。自此,父亲承担起独自照顾小杨的重任。父亲祖籍河南,曾经在西昌某部队工作,退伍后因肾衰竭做了肾脏移植手术。
由于医保归属地在河南,父亲术后接踵而至的一系列并发症使他不得不回河南老家进行治疗。小杨现在主要由家住西昌的表姐照顾,每当回忆起自己的母亲,小扬总是眉眼低垂,眼眶红红的,生怕工作人员看穿她脆弱、敏感的内心。
宁养院的大姐姐们温柔的话语让小杨感受到关怀和慰藉,小杨展露了久违的笑容。小扬非常坚定地表示她想报考医学专业,我们都为她感到欣慰。

宁养院工作人员与小杨 (最前排) 合影
丧亲的悲痛让患者的孩子们更懂得责任和担当,希望宁养的爱助他们在逆境中成长,让关怀和温暖伴随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