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2年2月28日《健康报》报道:宁养院的故事
发布单位:北京肿瘤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04-5-13
北京肿瘤医院西门外,坐落着一间专为晚期癌症患者服务的宁养院。他是李嘉诚基金会和提倡“全程无痛”的北京肿瘤医院合作,于去年6月建立的。这里人员配备只有两名医生、两名护士和一名兼职司机,各各充满爱心,使人初次相遇就可产生信任感;它成立才半年多,就有百余位晚期癌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已把这里当成了不可或缺的新家。那辆喷刷着宁养院中英文标志的面包车,已在上门服务的奔忙中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播到京城的大街小巷。
最后的微笑
48岁的赵先生1999年9月患直肠癌,手术几个月后复发,经放化疗后肿瘤仍不能完全控制,第二年出现双肺转移、声音嘶哑、骶尾部肿物突出不能平卧和正坐、结肠造瘘术后、左肾中度积水、重度疼痛。去年7月他来到北京肿瘤医院宁养院时,只能坐在一个充气汽车内胎上,睡觉时只能侧身或趴着,经常疼醒,情绪也时好时坏。
疼痛使他无法平静的生活,自信心也受到伤害。经宁养院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他的疼痛基本控制,咳嗽、水肿等症状缓解,食欲增加。自信又回到他的脸上。
在与赵先生的接触中,宁养院医务人员发现他所在的工作单位效益差,加上妻子下岗,儿子在上初中,他本人的退休工资只有400元。他病倒后,经济拮据是他的妻子愁眉不展,上初中的儿子也没心思上课。赵先生家居住的平房即将拆迁,赵先生的病后的最大心愿就是为自己的妻儿安排好一处满意的栖身之地。为此他曾亲自去远处看房子,不满意时竟会伤心落泪。宁养院的医护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主动上网查询、打电话联系中介机构,帮赵先生联系好了离他家最近的机构让他妻子前去咨询。
今年1月,赵先生的病情不断加重,体力越来越差。着时、在拆迁办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一处比较满意的房子。1月16日,就在哥哥与儿子看完房子回来告诉他比较满意的当天晚上,一丝久违的笑容挂在了他的脸上,他就这样平静的离去了。
回归的快乐
45岁的雷先生1999年辞去公职赴美国攻读MBA,去年1月在即将毕业之际患右肺上沟癌晚期,只好终止学业回国治疗。经放化疗后,肿瘤仍不能完全控制,先后出现骨转移、脑转移、右臂神经受压、肌肉萎缩、右手不能动,直至重度疼痛。他没有工作和医疗保证,经济十分困难,去年9月来到北京肿瘤医院宁养院。
雷先生入院时恶心、呕吐、便秘,经常因疼痛无法入睡或疼醒,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食欲很差。经初步治疗后,疼痛基本控制,各方面症状缓解,食欲、睡眠增加,提高了生活质量。雷先生是个乐观向上的人,每天用左手在电脑上工作,设计了有关社会宏观管理的许多计划,要献给国家。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对雷先生的精神深感钦佩,尽力帮助他克服困难。雷先生对止痛药有顾虑,有时疼痛加重也不敢多吃,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就反复为他解释止痛药的安全性和疼痛控制的重要性。
雷先生凡是不愿麻烦人,一次他的电脑出现故障又无法及时修理,正好被出诊的陈钒大夫看到,就主动找自己的朋友,当天就帮雷先生修好了电脑。为了增加他的生活乐趣,陈钒大夫利用业余时间上网陪雷先生打桥牌。雷先生说:“是宁养院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否则不可想象我的日子会是怎么样。”
医生的心愿
半年多来,北京肿瘤医院宁养院已为144位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了宁养服务,有79位已像赵先生那样无悔的离去,还有65位像雷先生那样提高了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出诊153次,他们为晚期肿瘤患者付出了辛劳与爱心。被人们尊称为宁养院“院长”的陈钒医生坦言“工作的确非常辛苦,但别有滋味在心头。”
陈钒医生介绍,宁养医疗服务也被称为舒缓医学或善终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上十分推崇的医疗服务之一,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宁杨医学发展很快。宁养服务的目标是,有效地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病人缓解情绪压力;尽量帮助病人过有意义的生活,重拾自尊;支持家属并指导他们照顾病人。
陈钒医生体会到,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人群中,宁养服务应有不同特点。在北京,宁养服务目前还没有被一部分患者和家属所接受。传统意识中死亡与恐惧相连,很多人不能坦然面对。还有不少病人家属向病人隐瞒病情,因而拒绝宁养服务。因此,他向社会呼吁,应该大力推行死亡教育,提高人群的整体素质。近些年,社会上对安乐死谈论较多,我们应该多谈论“安乐活“-宁养服务,这才是真正人道的事业。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