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2年7月15日《科技日报》报道:生命,永不被抛弃
发布单位:北京肿瘤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04-5-13
采访手记:在去年的宁养院揭幕典礼上,记者认识了宁养院的负责人张宗卫教授。今年7月9日的炎热下午,记者再次采访张教授时得知,一年来宁养服务——这种向晚期癌症患者史费提供医疗、药物的服务在社会上反应平平,运行不尽如人意,对于这一结果,记者产生极大困惑。
在不长的采访过程中,张宗 卫教授反复强调一种医学的定义—“医学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刻在美国撒拉那克湖畔的一名铭言,体现了医学的深刻内涵。他多次提到干杯 书——路易斯·拖马斯的《最年轻的科学》和陆幼青《死亡日记》,一本书是写医学科学的求知性,另一本是写如何庄严、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
张教授一再向记者表明,有把握治愈的疾病寥寥无几,疾病的恢复主要依靠病 自身的能力。很多病人在疾病晚期仍然不断寻求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对治愈怀关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些行为往往给病人、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无论如何,如何正确对待死亡,如何像优生一样关心优逝,确实值得人们思考。
诚然,因观点、立场不同,对事物的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记者无意中写到已经是老生常谈、纷繁复杂、各执一词的医患关系的敏感话题。记者无意有任何倾向性但由于认识差距病 始终是弱者,他们对医生怀有“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诚信,医生该如何做到“总是去安慰”,给病人更多的关怀与抚慰,而不是机械的“非人化”治疗。
走进北京开办的第一家宁养院的大门,看着温馨、宁静、整洁的门厅不禁心生感慨这所由李嘉诚先生斥资兴建的、为病 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福利机构,成立一年多来,接受他们服务的不过一、二百人,远未达到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服务计划的要求,可谓是门庭冷落。很多病人不了解宁养院,认为接受宁养院的治病就“放弃治疗”,就是“等死”,当宁养院的医务人员主动上门服务时,通常被问到的一名话是“你们能治好我的病吗?”
宁养服务——病人永不被抛弃
宁养一词译自英文hospice,我国内地称之为“临终关怀”,台湾译为“安宁疗护”,香港为“宁养”,自去年始,李嘉诚基金儒内地陆续捐助兴建了20家宁养院,旨在支持内地目前并不重视的宁养事业。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出诊、治疗、药物完全免费的宁养院运行状况较差,尤以北京的二家最差,最早兴建的北京肿瘤医院宁养院比另一家还要差。究其原因,宁养院的陈钒医生告诉记者,这是传统的对待疼痛、对待死亡的观念造成的。
宁养院并不是要治愈疾病,而是做支持治疗的,旨在减轻晚期癌症病 的痛苦,但并不妨碍病 接受其它的根治性治疗;事实上,宁养院提高了病 的生活质量,使有些患者又可以接受进一步的治疗了。宁养院不房间延长病人的生命,也不加速病人的死亡。宁养的目的是使终末期的病人在生命的后期保证生活质量,要患者人道的、有尊严的、无痛苦的面对死亡。
每个人都会死亡,是接受过度的、无意的治疗,忍受病痛的折磨,还是平静、无痛苦的、自然的、有尊严的死亡,这是每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必须作的选择。有的病人已经无法治愈了,但学是强求治疗,注射极为昂贵的药物,在生命终结的时候,无法与家人说一名话,这种情形何其凄惨!
医学中对安祥死亡的定义是:在死亡过程中,疼痛和痛苦用姑息疗法被缓解到最低程度其中病人永不被抛弃或被忽视。对不能存活的病人的照料,与能存活的病人的照料同等重要。这正是宁养服务的目的所在。人对死亡的尊重标志了社会的文明程度。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序,才会有人重视将死的人的生存质量和想法。人的生和死同样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有些人很功利,认为将死的人无价值,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但是谁愿意自己在将死的时候被当作垃圾呢?谁愿意死得毫无尊严呢?病 是不能被抛弃的,即便是垂死的晚期肿瘤病人。
医生——总是去安慰
刻在美国撒拉那克湖畔的铭言——医学是“有时去治愈,常堂骈帮助,总是去安慰”,令张宗卫教授感慨颇深,他举了例子,比如阑尾炎,通过手术,采取切除的方法可以治愈疾病;遇到外伤,病人需要医生帮助他包扎伤口,但伤口的愈合则是病自身的免疫功能起的作用。张宗卫教授认为,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医生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医生的作用应体现在“总是去安慰”上,给病人抚慰、温暖、关怀,有时胜过良药。
很多医生知道病人已经无法治愈之后,总是打发病人回家,告诉家属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怎么开心怎么过”,他们认为这种病人已经不是医学、医生的范畴,张宗卫教授说,事实上这就是“时时去安慰”,恰恰是医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医生很难知道做病人的感觉,他不知道病人遭受疾病袭击时的痛苦,面临生命危险时内心的悲伤,对于爱抚和同情的渴望。有些医生把病人当作可以运用从学校学来的医疗知识的对象,却没有理解医生的一贯责任是抚慰。
美国科学院院士刘易斯·托马斯称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在他那部非常著名的《最年轻 的科学—观察科学的札记》一书中,提出医学是最不成熟的最年轻的科学,指出在他的年轻时代,医学在治疗方面几乎是无知的,仅能给病人效力与宗教仪式中的符咒差不多的安慰药,那时的高明医生仅是善于判断疾病的名称与疾病的后果,无法改变疾病的进程。医学能够真正治病疾病,是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抗菌素与疫苗的发明,医学能够有效控制传染病之后,才变成名副其实的一门科学。之后,人类拥有了越来越多挫前无法杨象的治病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器官移植、基因工程……新的医疗技术带来了医疗方式的“非人化”,角摸和交谈曾是医生看病的二大法宝,但现在的临床应胳,平凡人更多的接触了冰冷的医疗仪器。这位于1993年去世的著名医学家认为,医患关系应该是亲密的,技术再发达,病人仍然需要医生的安慰、爱抚和同情。
医学——不能回避死亡
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已经大大处长了人的寿命,但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死亡。在患病的晚期,很多病人被宣判死亡,却徒劳的接受放化疗的治疗手段,注射昂贵的药物。钱箱空了的那一天,才是治疗结束的那一天。很多肿瘤病人在两手空空后死去,让家人体味到人财两空的失落,甚至空徒四壁、负债累累的绝望。
有几个人有陆幼青勇气?“即使我现在成了一个重病人,靠着进口麻醉药品的功效才能维持正常的大致感觉,我还是在可能的情况一,让自己快乐。”放弃治疗是很多病人及家属都不能接受的。他们忽略了医学的有限性,忽略了让自己快乐的感觉。很多癌症的治疗方法给病人带来许多不次于疾病本身的痛苦,导致脱发、恶心、呕吐,既摧毁病变组织又损害健康组织,损毁病人外形、容颜,伤害病人尊严。我们不能强求医学是无止境的,医学能使人长生不老。
很多病人在忍受不该忍受的痛苦,随不该随的苦难,花费不该花费的钱财,这种情形让张教授痛心,张教授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病人去世后,护士去拔他身上的管子,发现里面还在注射治癌药物紫杉醇,这是一个疗程16000地的昂贵药啊,而且接受这种治疗是很痛苦的,病人的全身器官都已经衰竭,癌细胞大量转移,但还在徒然的注射这么昂贵的药物,接受毫无意义的治疗。有人认为陆幼青放弃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但张教授说,接受无意义的,盲目的治疗,才是对社会,对自身的不负责任。
疾病——生命存在的正常正式
托马斯认为,疾病是生命存在的正常正式;许多疾病是人的反应造成的;有些疾病,特别是大病,是一种偶然的、不可知的自然力量。人要消灭疾病、消除死亡,是徒劳的,也是反自然的。
张教授认为,癌症分可治愈的和不可治愈的二种。可治愈的是I期、Ⅱ期患者,他们发现早,可以经过手术,放疗根治癌症,有些晚期则是不可治愈的,癌细胞已有广泛的器官转移,不是现有的疗法能够解决的。在后一种情况,病人需要得到一定的照顾,需要止疼,缓解心理压力,和社会、家人有充分交流,保持良好心态,带瘤生存、维持较好状态是完全可能的。
宁养服务能够提高生存质量,维持庄严的死亡。而尊重死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需要大家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需要社会对疾病和死亡有正确的认识,而这一切似乎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宁养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钒医生告诉记者,令人高兴的是宁养院成立后,有关癌症疼痛和提高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已经不现进空谈—至少有上百位晚期患者已经得到了应有的照顾。
也许你还年轻,但如果你已经想到在死亡来临的时候你的需求将是什么,就会感受到宁养服务对临终患者的意义。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