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春节了,在这家家团圆、户户喜庆的日子来临前,有这么些的家庭却因为亲人罹患癌症离世陷入悲伤中。他们的家人还好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准备一些春节礼品,走访了三位近期离世患者的家庭。
电话联系第一家,隔着电话可以感受到逝者的妻子的疲惫。逝者的遗像供奉在家中狭窄阳台改造的卧室内。遗属诉丈夫于2月1日在医院离世。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都没能将丈夫多留一些时间,总觉得他还在家里又恍惚间看不到他,脑袋内一片空白。昨天家中下水管堵塞,女婿用工具没有疏通。想起丈夫在世时,自己从来不操心,他捣鼓几下就通了。回忆与丈夫相伴30多年来,后悔自己的暴脾气,认为丈夫长期隐忍自己的责难才导致了罹患癌症,有罪恶感并自责。丈夫过世后,从未托梦。想起丈夫离世前一天,远在老家的亲人要求与他视频,丈夫看到自己兄弟,虽然无法言语,但情绪激动,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慌乱中关掉了手机。 老家亲人希望丈夫离世后,安葬在他父母身边,且丈夫有此意愿,但自己不同意。曾与丈夫商讨:若死后葬回几百公里外的老家,清明或春节上坟会劳累女儿及女婿,同时自己死后不会与他合葬。为此,丈夫非常犹豫,在女儿的努力下,点头同意安葬在武汉。怀疑患者不托梦,是否对此有意见?
拥抱并安慰遗属:逝者生前也尽了最大努力,实在撑不住才舍离你们母女。肺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导致,最近肺癌的高发病率,与吸烟及空气污染有严重相关。从遗属的回忆中,肯定了逝者的生活技能与包容,逝者的包容可能表现在享受妻子的管控,否则会发生吵闹。再者听说人离世后,灵魂会回到已故的亲人身边,所以,不必担忧安葬地的距离而自责。
看到遗属抹去泪痕,抬眼望着遗像,说:“哦!是吗!”我知道,遗属多少减轻了些负疚感。希望她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正确面对失去,重组自己的生活。
第二家,这是个特殊家庭,丈夫下岗后罹患肺癌晚期,妻子也是一位重症患者,有严重肾病及高血压,独生子是唐氏综合征患者。丈夫在世时,经常在电话中听到妻子的哭泣,现在她不哭了,说:眼泪已经流干了。丈夫于2月3日离世,离世的消息当天告诉儿子,儿子竟然哭了。事情已经过去了8天,一直感觉他还在,内心很空,什么事都懒得动,自诉别人家过年是团聚,我们家过年是阴阳相隔!浮肿的眼睑及呆滞的表情让人看着心痛。
儿子站到了父亲遗像前,从一药瓶中取出一片药物,并在父亲遗像前展示放入口中。社工敏锐的捕捉到这一行为,立即陪伴儿子,询问儿子:这是什么药?儿子说:喉片。再问:知道爸爸去了哪里?答:不知道。问:想爸爸吗?答:想!问:梦见过爸爸吗?跟你说了什么?答:嗯,他让我乖点。再问时,儿子不理睬。妻子请求我们不要介意,儿子只能说简短的词语,对于父亲的离世没有记忆。看到一本金色笔描摹的经文,妻子说是孩子的爸爸布置的,每天写4页,儿子却每天描摹8页。丈夫信佛,儿子抄写经书已经有十几本。此时看到儿子手持佛珠从房间走出,双手拇指及食指转动者佛珠-坐下-双手虎口朝上置于大腿上-闭目且口中喃喃数秒-描摹经文。妻子说虽然儿子无法表达,但从抄写中认识了几个字。儿子缺乏记忆,也不理解家中摆放的遗像及香炉的意义,他没有痛苦,自己也少些担忧。
安抚妻子后,一路上,儿子吃药及描摹经文的仪式感一遍遍在脑中回放,探讨:唐氏症就没有记忆吗?没有丧亲的悲伤吗?显然,答案不简单。后续我们继续追踪。
第三家,离世的是女主人,丈夫诉自妻子1月7日离世,昨天是第5个7日。没有功夫来悲伤,因为29岁的儿子5年前罹患严重疾病,运动功能逐渐丧失,为此丢了工作。儿子双下肢瘫痪几年,且伴随进行性双上肢无力,言语迟缓,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儿子坐于轮椅上,独自流泪。社工半蹲于儿子跟前,协助打开儿子心扉并倾听:与母亲感情甚笃,上月7号,母亲病危,在送往医院路上离世,自己无法伴随,包括每个七日的上坟都无法去祭奠。在第一个七日,按照风俗,逝者除了遗像可以保存,衣服及生前照片均被烧毁。儿子手中拽者一个钥匙扣,指着钥匙吊牌一张照片说:这是妈妈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生活照!随后哽咽。社工拥抱儿子,并协助擦拭眼泪。不忍打扰儿子诉说对母亲的思念,医生及护士同理着丈夫的辛苦与不易。再过几天就是春节,家中还会去逝者墓前上香、烧纸。因为居6楼,又无电梯,儿子可能因为无法随同再一次遗留悲伤。看到儿子积累的悲伤,父亲的无赖,建议鼓励儿子口述对妈妈的思念,父亲代笔为其书写一封致妈妈的信,在坟前烧给天堂里的妈妈。
父亲和儿子显然很同意这一建议,告别时,儿子用坚定的声音说着:谢谢你们!
三个家庭,因为亲人的离世,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除了来自家人朋友的安慰,更需要专业的安宁团队予以疏导,帮助接纳事实,处理悲伤,重组生活。一点点的温暖给予遗属,而我们得到的是更多的感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院是湖北省唯一一家为癌症生命末期病人及家人提供生命关怀的慈善机构,由李嘉诚先生亲自倡导、命名和捐资创立的,免费为居家的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舒适护理、心灵照顾、社会支持、哀伤辅导等方面医疗及人文照护。自2001年10月成立,17年来累计服务6855名患者及其家庭,使患者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提高生活质量,活得有意义、活得有尊严。帮助患者家属减缓失去亲人的痛苦,做到去者善终,留者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