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4日 04:42:00 来源: 人民网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身体的病痛,而是信心的丧失。
2001年10月19日,由李嘉诚基金资助的中南地区首家宁养院落户中南医院。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生命伦理等方面的照顾,给他们宁静,养护,关爱与尊严,是宁养院的服务宗旨。
这个暑期,22名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大学生来到宁养院做义工,他们在7月9日成立“温心宁养”暑期实践队。他们用温馨的爱,灵巧的手,帮助患者回忆人生,记录历程,书写着一份份珍贵的人生“旅行笔记”。
昨日,记者走近实践队,并随义工走进患者家庭,感受这群大学生义工与患者之间的温馨点滴。
一
“你们来了!”面带笑容、精神矍铄的万爷爷亲切地与大家打着招呼。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早已被死神宣判为肺癌晚期。老人今年73岁,身患癌症近三年。当初,曾被宣布生命只剩下不到三个月。如今,3年过去了,老人在医生的帮助和义工们的陪伴下,快乐地享受生活。“万爷爷非常乐观,刚才还给我们看他以前的照片,讲他的人生故事。”义工皮亚男说,“我们整理照片、制作DV、帮爷爷录音,是想偷偷为他制作‘旅行笔记’,给爷爷一个惊喜。”
一本厚厚的老照片簿旁,放着皮亚男认真写下的口述记录,而另外一名义工彭健宏正忙着整理刚刚录制的DV短片。
和患者一起倾听、思考和感悟也是自身成长的过程。“其实,他们给予我们的更多,在陪护他们时,我们也在体会不同的人生。”在燕宇飞心中,万爷爷对人生的态度给予他深深的震撼。“万爷爷在子女的反对下,签署了遗体捐赠书。只要出门,他都会将遗体捐献证明放在口袋,就是害怕出现意外,不能及时完成捐赠意愿。爷爷说这是为了散发人生最后的余热。”说起这些,燕宇飞的声音有些哽咽。“万爷爷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我要做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事。”燕宇飞说。
二
随着与患者交流的增多,队员们也逐渐积累出了经验,原来与患者沟通也是有技巧的。
“听患者讲话容易,陪患者聊天也简单,但前提是患者愿意说。因此,让他‘放开心扉’是‘放话聊’的第一步。”彭健宏说。癌症患者大多警惕性较高,很难敞开心扉讲述内心深处的东西,这也对大学生义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身患癌症的郭女士,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在她事业的巅峰之时,病魔却把她的梦想剪碎了。“尽管她比较乐观,但她还是有自己不愿提起的一段回忆。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谈话总会难以继续下去。”彭健宏无奈地表示。
面对不愿开口的郭女士,队员们绞尽脑汁,试着将导致困境的问题纳入一个开放式问题中,以求得和患者的交流。
通过多次沟通,队员们了解到郭女士的为难,是因为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处境形成了太大的落差。“我尝试着请她讲述以前的辉煌。随着谈话的深入,她的心情越来越好,将心里的苦闷全都吐了出来。”燕宇飞说。这次成功的尝试,让队员们士气大增,四处搜集资料,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
当队员王田将制作精美的笔记递给郭女士,她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道:“这是我收到最珍贵的礼物!我一定要给我女儿好好看看。”
看到感动的郭女士,王田更加坚定了和她的团队做好“旅行笔记”的信心。现在,他们已不满足用小小的笔记本承载回忆,“我们想要制作内容更丰富的‘旅行笔记’。”孔维麟说。文字、照片、影像、声音,利用电子杂志的动态手段,义工们将“旅行笔记”更生动多样的呈现给患者和家属。
22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温馨小屋,社工吴新老师正和她的义工团队商讨“旅行笔记”的完善问题。这是宁养院今年尝试与病人互动的项目,即通过沟通记录帮助病人梳理一生的回忆,让病人更快乐地度过余下每一天。
“由于大家都是首次参与这个项目,一开始都不知如何操作。不过我们的探索和努力,已得到了香港李嘉诚基金总部的认可。”孔维麟说。
三
由于国内宁养义工尚属新鲜事物,义工常常遭受拒绝,这是目前最大的尴尬。“60余例病患中只有约20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宁养院的社工吴新说。
一些队员为此中途放弃了,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留下来。
“一名肺癌患者的女儿起先对我们很排斥,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现在不仅非常配合,还要求加入义工队伍。”孔维麟说,“把帮助和欢乐带给患者,同时也被患者的理解和笑容感动着,这正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作为义工,队员们认为自己获得的远远大于付出的。
“这段宝贵的义工经历,让我们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高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