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最近出诊总迷路。2020年5月21日下午,和尹医生出诊芒市的两位患者,第一位市区66岁的直肠癌晚期患者,他来申请服务时,尹医生交代尽快办理资料,宁养院会尽快家访,其说因家庭困难,他还能每天和家人出门做事,担心我们扑空,去之前先联系他。因问过地址,不用司机同仁 (杨师) 带领,我们轻松的找到了患者家。患者是一位退役军人,充分了解病情,心态乐观,他目前的担忧是,大便淋漓不尽,说排就排,每次外出前要先了解有没有厕所,如果没有厕所他说他不敢去 ...... 轻松地与他交流了解病情、交代服务规章制度,尹医生开好处方请他去取药,以早一天减轻病痛。
四点多,杨师问另一位患者的地址,我不假思索的答某某傣族寨子。来到患者家的村口,因患者是傣族,杨师让我打电话问具体位置,拨通家属电话:喂,您是某患者的儿子吗?我们到您们寨子了,您家在哪里?对方问:你们在哪里?我说在村口,对方让我们到“奘房”边 (寺庙) ,他来接我们。七拐八弯顺着家属的描述到了“奘房”,等了好一会儿没见人,再拨电话,杨师把我们所在的地方详细告诉对方:我们在“奘房”门口,门口有一棵菩提树。听了杨师描述的特点―菩提树 (傣族把菩提树供奉为神树,几乎每个傣村都有菩提树) 。对方说:您们可能去错地方了,在那等着,我来接您们。不一会儿,家属来电诺诺地问:没见您们呢,您们到底在哪里呀。杨师脱口说某某村。哈哈,家属说:您们去错地方了,我们是某某村的。
快五点时来到了患者家,因家属担心告知病情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患者生病一月余来,一直隐瞒病情。刚进家门,每个家属都跟我们挤挤眼睛,小小声地请我们千万不要泄露病情,我们只好点头示意理解。65岁的叔叔肺癌全身多处转移已不能行走,坐在轮椅上的他愁眉不展的。为了“配合”家属的请求,我们小心翼翼地了解病情及安抚患者。患者的儿女们很孝顺,各自安排好照顾工作及生活,在外省打工的女儿也回家了……长期治疗,于患者来说往往都是无奈的选择,宁养服务,是癌症末期患者及其家属最后的依靠。患者的情绪慢慢舒缓了,六点多了,交代好家属第二天早上去取药,因其担心汉语沟通困难,告诉他们明天我在办公室,并把手机号码留下让他们安心。
回家路上,为舒缓探访的沉重心理,杨师和尹医生开玩笑说要罚款吃泡菜。嗯嗯,没问题,承认了自己的疏忽。
第二天早上十点多的时候,患者女儿来到宁养院,取好药后,按医嘱详细交代了用药情况,并在药盒上写了用药方法和剂量,可她不放心,说:我平时在家的时间少,家里的人都不识字,汉话也不太会说,您可不可以加我微信,然后用傣语视频语音录好后发给我……我说:不用了吧,已经把我的电话给你们了,有不清楚的地方可电话联系。家属还是不放心,坚持让我将用药情况录好视频语音发给她。嗯嗯,好吧,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面对发达的网络,这个笔头有时也得躲一边去了,没关系,只要我们能做的,会满足你的。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挺有意义的,征得家属同意后,请护士陶婧把这一过程拍照留下,以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其他患者。我开始认真地录制用药情况视频录音,陶婧想检查录制画面是否清晰,她一看,哈哈地笑起来说:谢妈 (陶婧对笔者的日常称呼),您都没有点击开始录制呢。哈哈哈,这一滑稽惹得我们和在场取药的几位家属笑了起来 ...... 嘿嘿,能惹疲惫的家属们开心,挺不错的,大家相互交流起了照顾患者的不易,舒缓了疲惫。
只要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感受,你会发现服务中的趣事挺多的,这些趣事会让你心生暖意。总想把每一个特别的感受和遇见记录下来,然后慢慢回味和反思,反思服务的困惑,总结经验与不足,并以真诚奉爱之心去服务。这一趣事,也让我反思到:在宁养全队服务中,我们常遗忘了患者和家属也是团队成员,遗忘了他们本身就是资源。作为服务提供者,我们不仅要提供服务,也要鼓励患者和家属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并强化他们对困境的应对能力。
视频录音录好后,家属满意的离开了,面对困难,办法总是有的,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更好的服务,以践行“以人为本,回应需要”的专业价值观。
所有的发生都是最美好的祝福,祝福您,宁静、祥和。
笔者 (左) 为家属录制用药情况视频
注:笔者持有护士资格证。另,图片使用已征得家属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