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初识临终关怀 (福州宁养院义工 黄佩君)
发布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宁养院
发布时间:2017-5-8
最开始选择医务社工只是被医务方面的工作吸引,再加上自己对于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多,希望借着这个平台了解更多关于医务社工的知识,所以我加入到医务社工的队伍。
既然一开始选择了,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虽然医务组的组长提醒我们,要做好慎重地考虑,因为有的同学会承受不了死亡。感谢这些善意的提醒,可是这一切都没有阻挡我做出选择。
死亡到底为何物?为何人人都避而不谈死亡呢?在宁养院社工的培训上,我可算是又增长了见识。原来医务社工需要接触这么多我不曾知道的内容,我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临终关怀的病人会有这么多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幸好本身对于死亡的不抗拒和被临终关怀的目的--让患者活得有尊严所吸引,我觉得自己这一次的选择将有所收获。
还记得第一次以宁养院义工身份去患者林婆婆的家里看访她时,一路上,内心充满好奇,又无比激动,因为这一切都是未知的,让人期待。穿过复杂的巷子,我们来到了林婆婆的家里。这一次同行的小伙伴除了组长之外,其他都是女生,所以大家一开始都表现得很羞涩。因为我个人不是很畏惧陌生的环境,所以主动地展开了话题,以免大家围坐着感到尴尬。
经过谈话,发现婆婆家的电视一直开著,她的家人说电视一定要这樣,是让她看的。那时候没有留意到这一点,后来发现很多患者都表示电视一直要开着,藉此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为这些患者大多长期在家,很少外出的机会。我们知道人一般很难忍受过于寂静的环境,除非他从青年时代就已经能够习惯孤独,并且不需要外物的帮助心灵也能保持平静,不然如果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没有太多声音,我想他们不太能够忍受孤独。
婆婆生活在大家庭的环境,有三代人一起同住。在这次的探访中,婆婆与儿媳为了是否需要重新购买被子而引起些小争执。婆婆与儿媳两人的性格都是很强硬的,在儿媳的某一些细节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多少有些不满意婆婆的任性,硬要购买过多的被子。作为义工,我们没有过多的去介入她们的家事。在谈话期间,儿媳也有进来招呼我们;儿媳的人很好,能力也很强,而且很享受他人的夸赞。我顺着她的意思,适当地给予她一些赞赏。在是次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千万别超越界限。我们是社工,在介入这一块需要很好的技巧。
第二次的家访是我向组长提出来的。因为那时候已经是开始放假了,所以我利用放假的前一天去看望婆婆,因为这学期时间上的冲突,加上刚进大学很多事情都需要处理,只进行了一次的入户家访。这次婆婆的情况严重了很多,听说前些天还晕过去了,以为婆婆就这样离开人世了。幸运的是,最后婆婆醒过来了,只是,她不能很清晰地说话,精神状况明显差了很多。当时心里的感受是,想不到才没见婆婆一段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次,我和同学还为婆婆做了按摩,让人惊讶的是,表面穿得很多,让人看起来还算正常的婆婆;当我们触摸她的手臂之后,才发现婆婆已经骨瘦如柴,而且手上也因糖尿病而出现破损。说实话,当时有些震惊,虽然知道这种现象很正常。
这次去家访的义工不多,与婆婆的女儿有了更深入地聊天,主要是她的女儿比较接受我们,没有排斥我们。百忙之中抽空让我们来做家访,除了我们可以做志愿者服务,她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陪伴母亲。我问阿姨,她们是怎样找到宁养院的,因为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或是接受临终关怀这种看似不太吉利的事情。从阿姨的回答中,看得出她思想上的开明,也赞赏我们付出的爱。如果更多的中国人能像阿姨一样,正确看待临终关怀,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感受到尊严和安详,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以及社工的发展也不至于进展地如此缓慢了。在这次的家访中,尽管婆婆已经口齿不清了,但是她还惦记着宁养院答应给她的东西,一些关于记录她生活点点滴滴的材料,而她的家人也同样关心这件事。后来与宁养院社工的谈话中得知这些材料对于婆婆和她家人的意义,这才知道,原来那是缅怀的材料,是婆婆的心愿,也为她的家人留下珍贵的回忆。
婆婆已经离开了,感到很突然,不过她是没有遗憾地离去吧。婆婆的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了。我们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好我们该做的事了。
相关阅读:
网站热门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