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之心的成长
2020年,兰州宁养院进入了十九个服务年头,医护人员的更替也进行了一茬又一茬。斗转星移,每个来到宁养院的人员都有自己的心路历程。
医学是生命科学,以救死扶伤为宗旨,能够治病救人就是一名好医生,渐渐后来发现其实大多数病是无法治愈的,再后来发现我们能够提供给病人的帮助非常有限,有些措施在延续生命的同时带给病人更多的是痛苦和煎熬。比如插管(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造瘘(胃、膀胱、肠管)、鼻饲、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等等,尤其这些医疗措施落实到那些神志清醒的终末期患者身上,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和解释。即使我们知道放手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我们无法在当前的医患形势下主动和家属谈放手,一种莫名的困惑和迷茫蚕食着本可以从容地面对死亡、成熟的认知。
七年前我来到宁养院时对治疗癌痛药物的使用感到陌生,与今天(5月26日) 聆听由李嘉诚基金会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 (宁养办) 安排的视频会议的专家授课,觉得较前从容得多了。深圳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常翠主任药师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相关法规开题,讲解了这些特殊药品的管理特点,再者,从遵循综合治疗原则解读了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全面又深刻地阐述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药物及不良反应。的确,专家为我们在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捋顺了思路,讲解结束后答疑解惑气氛浓厚,为视频会议的讨论留下重彩的一笔。
“纾缓医学”——生命之静美
来宁养院之初,接触了纾缓医学的理念;世界卫生组织将控制疼痛及患者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是纾缓治疗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病人及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使以疾病为导向的治疗原则转向以患者为导向,需要越发关注“人”而不仅仅是“病”。
诚如视频会议另一名专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马守成主任医师所提,癌痛是独立的疾病,也是肿瘤患者最常见、最恐惧的症状。专家让我们知道难治性癌痛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为宁养同仁在用药方面展现了新的绿洲,而宁养同仁的勤学好问使视频会议推向高潮;我们努力不懈地学习而修得的医术,不仅仅是为了延长生命,也能更好地帮助病人面对病痛与死亡,使我们对冥顽不化的生死观、成败的执念松解。
随着理解的深入,心中曾有过的困惑、痛苦、对死亡的无知和畏惧烟消云散,只有放下畏惧、放下执念,才能强大自己,才能与病人一起直面死亡,才能帮助病人。
兰州宁养院周荣主任 (左一) 介绍马守成主任医师 (左二)
以人为本,体面告别
死亡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过程,我们可以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仅活得更长,而且活得更好。纾缓医学不是等待,不是束手无策,更不是冰冷的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和化验单上的箭头。从病人个体角度出发,尝试着倾听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什么是最重要的,和家属一起帮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体面地、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刻。或许,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医嘱有时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病人为中心不仅使我们收获了更多的来自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和认可,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视死亡如落叶般静美,才能从容淡定、无畏无惧、坦然面对并陪伴终末期的病人走完一生的最后旅程。有人把死亡比喻为一种长久的休息,一种无梦的睡眠,是人生负重跋涉后完完全全的解脱。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一段路程,注定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虽然有时会有浮云,也时而会有险滩,只要心中充满希冀、充满渴望、充满爱,你一路的风景就不会寂寞,同样会景色旖旎,风光无限。沉沉黑夜是白天的前奏!
聆听常翠主任药师的分享 (笔者,右二)
本文缘起
为了加强前线宁养院同仁们彼此交流,继2019宁养办首次安排由宁养院合作医院的专家分享科室报告,今年 (2020年)再次得到医院的支持,在2020年5月26日第一次的“医院科室分享报告”视频会议邀请了深圳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常翠主任药师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马守成主任医师,与全国30多家宁养同仁联线分享经验、互相交流。为了与大众分享宝贵的经验,宁养办邀请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同仁就当天视频会议引发的感悟,用心记录,藉此向参与的医院专家和宁养同仁表示真诚的谢意。
原创声明
- 封面图由宁养办制作,内文配图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提供。
- 小标题为编辑所加,不属原文。
-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及封面配图,以尊重知识产权。
宁养项目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qUvOARPTV34ReFSUUCoRA